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自学考试委考课程考试大纲
阴影与透视
文字图形创意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广告与包装设计
计算机三维绘图
计算机图形学
工业设计方法学
设计表现技法
素描(五)
色彩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阴影与透视(课程代码:08508)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独立本科段)学生的必修课,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几何元素的投影、立体的投影、截交体和组合体的投影、透视投影、建筑透视的画法、阴影、透视中的阴影、倒影与镜像等。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注意各类形体的投影表现方法,熟悉各类物体的阴影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三维形体表达能力。通过理解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增强学生的图形学理论和阴影透视的基本作图技巧,为建筑规划作图尤其是透视图的画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建筑、规划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了解物体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
3、掌握截交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规律;
4、了解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5、掌握常见形体和建筑透视投影的作图方法
6、了解阴影的形成及其规律;
7、掌握常见形体和透视阴影的作图方法;
8、了解用计算机实现阴影与透视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当先修完成工程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计算机三维绘图等相关课程。
本大纲中所列各章节内容中,第4章、第5章第1~10节、第6章第1~4节为重点章节;第5章第11~15节、第6章第5~6节为次重点章节;第1章、第2章、第3章为一般章节。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绘图简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几何作图的基本技巧,熟悉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了解AutoCAD的基本操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图纸幅面、会签栏、标题栏,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第二节 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绘图仪器,圆规,分规,铅笔,图纸及其固定。
几何作图
坡度,圆弧连接。
第四节 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
平面图形的分析,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五节 草图画法
图线的画法,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六节 AutoCAD简介
用户界面,文件操作,命令数据的输入方式,绘图环境,图层、线型和颜色,文字输入,缩放和移动,物体捕捉,常用的编辑命令,图形块的操作,尺寸标注。
(三)考核知识点
1、制图标准中有关图纸幅面、会签栏、标题栏,字体,图线,尺寸注法等的基本规定;
2、常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坡度,圆弧连接的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
5、草图画法;
6、AutoCAD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四)考核要求
1、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识记:图纸幅面、会签栏、标题栏,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2、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识记: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绘图仪器,圆规,分规,铅笔,图纸及其固定。
3、几何作图
识记:坡度,圆弧连接。
4、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
领会:平面图形的分析,平面图形的画法。
5、草图画法
领会:图线的画法,平面图形的画法。
6、AutoCAD简介
领会:用户界面,文件操作,命令数据的输入方式,绘图环境,图层、线型和颜色,文字输入,缩放和移动,物体捕捉,常用的编辑命令,图形块的操作,尺寸标注。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了解点、线、面等基本几何要素的投影及其规律。掌握各种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及其规律;了解AutoCAD的编辑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投影法,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第二节 物体的三面投影
物体三面投影的形成,物体三面投影规律。
第三节 点的投影
点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和可见性,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第四节 直线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角的投影。
第五节 平面的投影
平面在投影图上的表示法,平面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平面内的直线和点。
第六节 AutoCAD的编辑功能
关键点,目标拾取方式,编辑命令,多段线。
(三)考核知识点
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点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和可见性,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直线上的点
4、平面在投影图上的表示法,平面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平面内的直线和点
5、AutoCAD的编辑功能
(四)考核要求
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识记:投影法,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2、物体的三面投影
识记:物体三面投影的形成,物体三面投影规律。
3、点的投影
识记:点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和可见性,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4、直线的投影
识记:直线的投影,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角的投影。
5、平面的投影
识记:平面在投影图上的表示法,平面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平面内的直线和点。
6、AutoCAD的编辑功能
识记:关键点,目标拾取方式,编辑命令,多段线。
第三章 立体的投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本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投影规律,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了解计算机三维建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平面立体
棱柱,棱锥。
第二节 曲面立体
圆柱,圆锥,球。
第三节 轴测投影
轴测投影的形成,正等轴测投影,正面斜二等轴测投影。
第四节 计算机三维建模
三维绘图的基本设置,三维实体,三维拉伸,三维旋转,三维面的建立,正轴测投影。
(三)考核知识点
1、平面立体的投影
2、曲面立体的投影
3、轴测投影
4、计算机三维建模
(四)考核要求
1、平面立体
识记:棱柱,棱锥。
2、曲面立体
识记:圆柱,圆锥,球。
3、轴测投影
识记:轴测投影的形成,正等轴测投影,正面斜二等轴测投影。
4、计算机三维建模
识记:三维绘图的基本设置,三维实体,三维拉伸,三维旋转,三维面的建立,正轴测投影。
第四章 截交体与组合体的投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本截交体、叠合体和相贯体的投影规律,了解了解计算机三维造型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截交体
棱柱的截交体,棱锥的截交体,圆柱的截交体,圆锥的截交体,球的截交体。
第二节 叠合体
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叠合,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叠合,叠合体的尺寸标注。
第三节 相贯体
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相贯,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的相贯,两曲面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第四节 计算机三维造型
平面截切实体,实体与实体求并、求差、求交,三维镜像,三维旋转。
(三)考核知识点
1、各种截交体的投影
2、各种叠合体的投影
3、简单相贯体的投影
4、计算机三维造型
(四)考核要求
1、截交体
识记:截交体的形成。
简单应用:圆锥的截交体,球的截交体。
综合应用:棱柱的截交体,棱锥的截交体,圆柱的截交体。
2、叠合体
识记:叠合体的形成。
简单应用: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叠合,叠合体的尺寸标注。
综合应用: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叠合。
3、相贯体
识记:两曲面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简单应用: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相贯,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
综合应用: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的相贯。
4、计算机三维造型
识记:计算机三维造型的基本命令。
简单应用:三维镜像,三维旋转。
综合应用:平面截切实体,实体与实体求并、求差、求交。
第五章 透视投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了解透视投影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掌握点、直线、平面图形、曲线、曲面和平面立体透视投影的特点和作图方法,掌握建筑透视图的类型和作图方法,熟悉一些常用建筑基本构件的作图方法,熟悉建筑透视的简捷画法和徒手草图画法,了解计算机三维透视图的画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透视投影的形成、原理;透视的特点;透视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第二节 点、直线和平面图形的透视
点的透视;点的透视特性;点的透视画法;特殊位置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画法;直线的迹点、灭点及透视方向;平面图形的透视。
第三节 透视高度的量取
透视高度量取的方法。
第四节 平面立体的透视
平面立体透视的作图步骤。
第五节 建筑透视图的类型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第六节 画面、视点位置
确定画面的位置;确定视点位置。
第七节 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步骤
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步骤。
第八节 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方法
视线法;量点法;距点法;量点法、距点法与视线交点的比较。
第九节 斜线的灭点
斜线的灭点。
第十节 建筑基本构建作图实例
建筑基本构建(窗洞、门洞、平屋顶出檐和阳台、台阶等)的简单透视作图。
第十一节 三点透视和鸟瞰图
三点透视,用网格法绘制建筑群体的鸟瞰图。
第十二节 曲线、曲面的透视
平面曲线的透视,圆周的透视,圆拱门的透视。
第十三节 建筑透视的简捷画法
透视图中直线的定比分割,透视图中矩形的分割,矩形的延续。
第十四节 建筑视图的徒手草图画法
网格法,理想透视法。
第十五节 计算机三维透视图
用DVIEW命令建立透视图,三维动态观察器。
(三)考核知识点
1、透视投影的形成、原理;透视的特点;透视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2、点的透视;点的透视特性;基透视;点的透视画法;特殊位置点的透视;直线的透视画法;直线的迹点、灭点及透视方向及其作图;各种特殊位置直线的透视特性;平面图形的透视及其作图
3、透视高度量取的方法
4、平面立体透视的作图步骤
5、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6、确定画面的位置;确定视点位置
7、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步骤
8、视线法;量点法;距点法;量点法、距点法与视线交点的比较
9、斜线的灭点
10、建筑基本构件(窗洞、门洞、阳台、台阶等)的简单透视作图
11、三点透视和鸟瞰图的作图方法
12、平面曲线的透视
13、建筑透视的简捷画法
14、建筑透视的徒手画法
15、计算机三维透视图的作图
(四)考核要求
1、概述
识记:透视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领会:透视投影的形成、原理;透视的特点。
2、点、直线和平面图形的透视
识记:点的透视;各种特殊位置直线的透视特性;
领会:点的透视特性;基透视;
简单应用:点的透视画法;特殊位置点的透视;
综合应用:直线的透视画法及其作图;直线的迹点、灭点及透视方向;平面图形的透视及其作图。
3、透视高度的量取
简单应用:透视高度量取的方法。
4、平面立体的透视
简单应用:平面立体透视的作图步骤。
5、建筑透视图的类型
识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
6、画面、视点位置
领会:确定画面的位置;确定视点位置。
7、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步骤
领会: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步骤。
8、建筑透视图的作图方法
领会:量点法、距点法与视线交点的比较;
综合应用:视线法;量点法;距点法。
9、斜线的灭点
领会:斜线的灭点。
10、建筑基本构件作图
简单应用:建筑基本构件(窗洞、门洞、阳台、台阶等)的透视作图。
11、三点透视和鸟瞰图
识记:三点透视,用网格法绘制建筑群体的鸟瞰图。
12、曲线、曲面的透视
识记:平面曲线的透视,圆周的透视,圆拱门的透视。
13、建筑透视的简捷画法
识记:透视图中直线的定比分割,透视图中矩形的分割,矩形的延续。
14、建筑视图的徒手草图画法
识记:网格法,理想透视法。
15、计算机三维透视图
识记:用DVIEW命令建立透视图,三维动态观察器。
第六章 阴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阴影的形成及其概念,掌握点、线、面基本几何元素的落影规律及求解方法,熟悉曲面立体阴影的作图方法,掌握透视阴影的作图步骤,了解用计算机进行浓淡渲染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阴影的作用;阴影的概念;常用光线的指向。
第二节 点、直线、平面图形的落影
点的落影及其求解;直线的落影及其求解;平面图形的落影及其求解。
第三节 平面立体的阴影
基本形体的阴影;建筑形体的阴影;几种常见建筑形体的阴影:窗台与窗洞,雨棚和门洞,折板屋面,坡屋面,台阶,阳台。
第四节 曲面立体的阴影
圆的落影;圆柱的阴影;圆锥的阴影。
第五节 透视阴影
无灭光线下的透视阴影。
第六节 倒影与镜像
基本概念;水中倒影;镜中的虚像。
(三)考核知识点
1、阴影的作用;阴影的概念;常用光线的指向
2、点的落影;各种位置点的落影及其求解;各种位置直线的落影及其求解;各种位置平面图形的落影及其求解
3、基本形体的阴影;建筑形体的阴影;几种常见建筑形体的阴影:窗台与窗洞,雨棚和门洞,折板屋面,坡屋面,台阶,阳台
4、圆的落影;圆柱的阴影;圆锥的阴影;
5、无灭光线下的透视阴影;
6、倒影与镜像的基本概念;水中倒影;镜中的虚像
(四)考核要求
1、概述
识记:阴影的作用;阴影的概念;常用光线的指向。
2、点、直线、平面图形的落影
综合应用:点的落影;各种位置点的落影及其求解;各种位置直线的落影及其求解;各种位置平面图形的落影及其求解。
3、平面立体的阴影
综合应用:基本形体的阴影;建筑形体的阴影;几种常见建筑形体的阴影:窗台与窗洞,雨棚和门洞,折板屋面,坡屋面,台阶,阳台。
4、曲面立体的阴影
简单应用:圆的落影;圆柱的阴影;圆锥的阴影。
5、透视阴影
识记:透视阴影的概念;
综合应用:无灭光线下的透视阴影及其作图。
6、倒影与镜像
识记:倒影与镜像的基本概念;水中倒影;镜中的虚像。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本大纲明确了《阴影与透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所选用的教材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与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包含了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与范围,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或难度,在考核时会选择与大纲深度或难度相当的内容。
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画法几何与透视阴影》(第二版),邓学雄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自学要求: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共 3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2、自学方法指导:围绕《阴影与透视》自学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全面系统地阅读、学习教材。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深入学习各章节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常用阴影与透视的作图方法。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体现在具体的作图实践中,因此自学者要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作图练习,书中的例题和习题册中的题目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包括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 。
2、本课程考试命题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作图题。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透视投影是______投影。
(A)单面 (B)两面 (C)三面 (D)多面
二、判断题
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灭点( )
三、作图题
作出拱门的一点透视。
文字图形创意(课程代码:08509)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文字图形创意》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考课之一,通过对图形与文字、汉字与拉丁文字等的多角度研究和文字设计方法的拓展,使学生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文字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现代文字的书写特点和韵律美感,在文字的形成、风格、潮流、审美等方面,使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定的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掌握文字设计的原则、视觉要求、文字的表现形式和各种文字设计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书写、应用中外文印刷字体和设计各种变形字体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文字设计的基本方法,积累一定的文字设计实践素材,能够在不同的设计学科或实践项目中按照不同的对象、目的、要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字创意设计。具体要求:
(1)理解学习文字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理解并熟练掌握文字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3)能够开展有关字体设计的设计活动;
(4)能够灵活进行有关文字设计的创意实践。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艺术概论、构成学、设计初步、设计表现技法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该课程主要侧重于二维空间的文字设计训练,其中第三章的创新字体设计和第四章的组合文字设计是学习的重点,设计表现出具有独特个性和一定审美内涵的文字效果,这一学习难点则贯穿整个课程的始末。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本课程的难点章为:第四章,第六章。
本课程的次重点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文字设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文字字体发展各个时期的审美样式和形象特征,理解文字的起源和文字设计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内容
1.1 文字的起源
1.1.1从图画符号走向文字创造
1.1.2汉字简史
1.1.3拉丁文字发展简史
1.2现代文字设计
1.2.1文字设计的作用
1.2.2文字设计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汉字的发展演变;
2、拉丁文字的发展演变;
3、文字设计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
1、文字的起源
(1)识记:文字的功能。
(2)领会:文字的产生缘由。
2、文字字体的历代沿革
(1)识记:汉字字体的发展历程。
(2)领会:汉字字体和拉丁文字发展演变中的异同。
3、现代文字设计
(1)识记:文字设计的意义
第二章 图形与文字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掌握文字设计的四点原则。
(二)课程内容
2.1 图形简析
2.1.1图形的类型
2.1.2图形的设计方法
2.1.3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
2.2 文字设计中的图形
2.2.1文与图
2.2.2文字与图形的构成样式分析
2.3文字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2.3.1文字的适应性
2.3.2文字的识别性
2.3.3文字的艺术美感
2.3.4文字的个性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字设计与图形的关系;
2、文字设计的原则;
(四)考核要求
第一节 图形简析
(1)识记:文字的类别。
(2)综合应用:图形的创意设计。
第二节 文字设计中的图形
(1)识记: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综合应用:图形化的文字设计。
第三节 文字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1)识记:文字设计的要求。
(2)领会:四个基本设计原则。
第三章 创新字体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文字设计是一个实践型设计课程,在本章学习中通过学生实际动手设计,结合文字设计的基本流程,在汉字和拉丁文字新字体的设计实践中,加深对文字设计中几个设计原则的掌握。
(二)课程内容
3.1 汉字新字体设计
3.1.1汉字的书写规律。
3.1.2创意字体设计的构思方法
3.2 拉丁文字新字体设计
3.2.1拉丁文字的书写规律
3.2.2创意字体设计的构思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汉字与拉丁文字新字体的设计练习;
2、创意文字的设计表现;
(四)考核要求
第一节 汉字新字体设计
(1)识记:汉字的书写规律。
(2)综合应用:汉字新字体和创意文字的设计。
第二节 拉丁文字新字体设计
(1)识记:拉丁文字的书写规律
(2)综合应用:拉丁文字新字体和创意文字的设计。
第四章 组合文字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大多数的文字设计实践基本上都是对组合文字的设计创新。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设计实例的分析讲解,在了解组合文字的诸多设计样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适当的组合文字的选择、设计与表现,逐步掌握文字创意的设计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
4.1 组合文字的类型
4.1.1以组合文字字数的分类
4.1.2以组合文字功能的分类
4.2 组合文字的设计样式分析
4.2.1背景装饰型文字设计
4.2.2线条型文字设计
4.2.3手写型文字设计
4.2.4书法型文字设计
4.2.5立体型文字设计
4.2.6形象型文字设计
4.3 组合文字的设计实例赏析
(三)考核知识点
1、组合文字的设计样式;
2、组合文字的设计表现;
(四)考核要求
第一节 组合文字的类型
(1)识记:组合文字的分类。
(2)简单应用:组合文字的选择。
第二节 组合文字的设计样式分析
(1)领会:各不同组合文字的样式特征。
(2)综合应用:组合文字的设计表现。
第三节 组合文字的设计实例赏析
(1)领会:借鉴学习各成功的组合文字设计实例。
第五章 数字文字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数字作为一种特使的文字符号,在文字设计应用中已越来越频繁。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数字文字的象征寓意,加深文字设计中文化信息的认识,通过一定的数字设计训练,掌握数字文字的设计方
法和文化信息的诉求表达。
(二)课程内容
5.1 数字文化概述
5.1.1数字文字的功能
5.1.2数字文字的文化信息
5.1.3数字文字的象征寓意
5.2数字文字设计分析
5.2.1独立的数字文字设计
5.2.2数字与中英文的组合设计
5.2.3数字文字的应用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
1、独立的数字文字设计;
2、数字与中英文的组合设计;
(四)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数字文化概述
(1)识记:数字文字的功能
(2)领会:数字文字的文化寓意
第二节 数字文字设计分析
(1)综合应用:数字文字设计练习。
第六章 文字编排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文字设计不仅涉及到文字自身结构的视觉设计,文字的编排更是文字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编排设计的基本知识,重点认识文字编排的相关内容,结合前几章的文字设计实践,通过一定的设计编排训练,提高学生在不同设计形式上文字元素的具体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
6.1编排设计概述
6.1.1编排设计的含义
6.1.2编排设计的造型要素
6.1.3编排设计的类型
6.2 文字编排设计分析
6.2.1字体、字号、字距、行距
6.2.2文字编排的形式
6.2.3标题的编排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字的编排设计;
(四)考核要求
第一节 编排设计的造型要素
(1)识记:编排的意义
(2)简单应用:编排设计的各造型要素
第二节 文字编排设计分析
(2)领会:文字编排的形式。
(4)综合应用:不同对象上文字的设计编排。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教材:
《字体设计》 作者:胡绍中,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6)
参考书:
数字文字设计,鬲波飞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7.1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2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围绕《文字图形创意》自学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全面系统地阅读、学习教材,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并能结合一定的设计实例动手实践,加深对各设计案例的认识和参考学习。
作为一个实践性为主的设计课程,本课程侧重于动手实践,评价和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设计作品,对文字的视觉表现,对课程中相关理论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1.对教材中或大纲规定的一些基本史料性的内容的学习,以识记为主,如第一章中的大部分内容,第六章中的第一节内容等;
2.对一些设计总结或者设计原则等的文字阐述,则要结合设计实例比较学习,熟记并能运用到最后的设计活动中去,如文字设计的原则,组合文字样式分析,数字文化等章节;
3.对教材中占较大篇幅的各类设计案例,则主要是在设计过程构思、模仿、比较、参照等步骤时的对象,是整个课程学习实践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相关案例的设计说明,并对应相关的设计理论阐述,在各章节课后的实践练习中,要不断的反复参阅、解读甚至说对着已有的设计样式模仿,找寻自我的设计表现方法,提炼自己的文字设计风格和特色。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与简答等题型。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
1、( )字体端庄秀丽、、雍容富贵。
A、楷体 B、宋体 C、黑体 D、仿宋体
二、多选题(以下备选项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
1、黑体的笔画特征是:()
A、粗细一致B、线条硬直C、衬线装饰D、清秀灵动
三、判断题
1、字体设计教学就是传统的“美术字”教学。()
四、简答题
1、试就文字设计的原则做一个简要论述。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代码:08511)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必考课程之一。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一门基础专业必修课。计算机技术向工业设计领域的渗透,不仅在计算机作为设计工具这一手段层面,而且在其作为思维形式的层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工业设计自包豪斯以来不断积淀并逐步形成的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规范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1)准确把握计算机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2)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设计平面和立体的软件;
(3)了解计算机辅助各种设计的要点;
(4)了解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发展与展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一门与艺术设计基础类多种学科相辅相成学科。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术》、《FLASH二维动画制作技术》、《计算机三维绘图》、《计算机图形学》,这样则更利于学生领会和理解该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高度灵活的电子手绘;第二章,Painter的手绘应用;
本课程的难点章为:第三章,Illustrator在产品二维效果图中的应用;第四章,CorelDRAW在产品二维设计效果图中的应用;第五章,Photoshop在产品二维设计效果图中的应用;第六章,Rhino在三维设计表现中的应用;第七章,3dx max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高度灵活的电子手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电子手绘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存在于现今社会的文化之中。电子手绘的出现对于设计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对工业设计发挥着辅助设计的作用,更由于它联系着设计的传统与未来,即它融入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又包含了电子世界的独特语言。科学的把握电子手绘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1.1 电子手绘的基础知识
1.2数位板
1.2.1 数位板简介1.2.2 数位板类型介绍
1.2.2.1 Bamboo系列
1.2.2.2 影拓系列
1.2.2.3 新帝系列
1.2.3数位板的基本操作
1.2.3.1设置数位板
1.2.3.2 数位板的快捷键
1.2.4 数位板在Painter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
1、电子手绘的基础知识;
2、数位板的基本操作;
3、数位板在Painter中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设置数位板;数位板的快捷键。
第二章 Painter的手绘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Painter软件的基本功能。科学的把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2.1 Painter的基础知识
2.1.1 文件大小和分辨率
2.1.2 像素和分辨率
2.1.3 图形和图像
2.1.4 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1.5 Painter提供了多种保存文件的方式
2.2 PainterX的基础知识
2.2.1 PainterX的工作界面
2.2.2 主工具栏
2.2.3 画笔基础知识
2.2.3.1 Brush选项栏的使用方法
2.2.3.2 绘画基础
2.2.4 工业设计手绘常用画笔介绍
2.2.5 图层控制
2.2.6 Painter的色彩
2.3 用Painter绘制草图的实例
(三)考核知识点:
1、Painter的基础知识
2、PainterX的基础知识
3、画笔基础知识
4、工业设计手绘常用画笔介绍
(四)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使用Painter进行设计
第三章 Illustrator在产品二维效果图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Illustrator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优势。科学的把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3.1 Illustrator的基础知识
3.1.2 控制面板
3.1.3 工具栏
3.2 用Illustrator绘制MP3效果图的实例
3.2.1 绘制线框图
3.2.2 绘制正视图主体部分
3.2.3 绘制分型线
3.2.4 绘制挂绳部分
3.2.5 绘制显示屏
3.2.6 制作按键
(三)考核知识点:
1、Illustrator的基础知识2、正确使用Illustrator的基础知识进行设计实践
(四)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使用Illustrator 进行设计
第四章 CorelDRAW在产品二维设计效果图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CorelDRAW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优势。科学的把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4.1 CorelDRAW的基础知识
4.1.1 CorelDRAW的工作界面
4.1.2 标题栏
4.1.3 菜单栏
4.1.4 标准工具栏
4.1.5 属性栏
4.1.6 工具箱
4.1.7 调色板
4.1.8 页面打印区
4.1.9 标尺、网线和辅助线
4.1.10 滚动条和页计数器
4.1.11 状态栏
4.1.12 泊坞窗
4.2 用CorelDRAW绘制手机效果图的实例
4.2.1 绘制线框图
4.2.2 绘制手机正视图的机身部分
4.2.3 绘制手机显示屏部分
4.2.4 绘制手机控制键部分
4.2.5 绘制按键部分(一)
4.2.6 绘制按键部分(二)
4.2.7 绘制手机摄像头
(三)考核知识点:
1、CorelDRAW的基础知识2、用CorelDRAW绘制产品效果图
(四)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使用CorelDRAW进行产品设计
第五章 Photoshop在产品二维设计效果图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优势。科学的把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5.1 Photoshop的基础知识
5.1.1 对Photoshop CS工作界面的认识
5.1.2 菜单栏
5.1.3 控制面板
5.1.4.状态栏
5.1.5 工具属性栏
5.1.6 工具箱
5.1.7 颜色的填充和渐变
5.1.7.1 渐变工具属性栏
5.1.7.2 渐变类型
5.2 用Photoshop绘制电熨斗效果图的实例
5.2.1 绘制电熨斗机身部分
5.2.2 制作电熨斗把手部分
5.2.3 电线尾部绘制
5.2.4 电熨斗前按键绘制
5.2.5 绘制电熨斗后小按键
5.2.6 绘制电熨斗把手前滑键
5.2.7 绘制电熨斗旋转键
5.2.8 高光处理示例
5.2.9 投影处理
5.2.10 细节处理:贴字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Photoshop的基础知识
2、用Photoshop绘制产品效果图
(四)本章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使用Photoshop进行产品设计
第六章 Rhino三维设计表现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Rhino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优势。科学的把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6.1 Rhino的基础知识
6.1.1 对Rhino工作界面的认识
6.1.2 菜单栏
6.1.3 指令区
6.1.4.标准工具栏
6.1.5 工具列
6.1.5.1 工具提示
6.1.5.2 扩展工具列
6.1.5.3 工具列的区域划分
6.1.6 状态栏
6.1.7 建模辅助
5.1.7.2 渐变类型
6.2 用Rhino进行练习
6.2.1 建立二维对象
6.2.1.1 建立直线
6.2.1.2 建立自由造型曲线
6.2.1.3 建立基本形
6.2.2 三维实体建模
6.2.2.1 实体∕实体编辑
6.2.2.2 曲面∕曲面编辑
6.3 用Rhino制作手持医疗终端实例
6.3.1 用Rhino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6.3.2 在草图的基础上绘制二维曲线
6.3.3 用二维曲线生成三维去想,绘制主体部分
6.3.4 用布尔分割命令分割主机机体部分
6.3.5 制作控制面板区
6.3.6 制作控制区中心按键
6.3.7 制作控制区外圈按键
6.3.8 制作控制区按键细节处理
6.4 借助Rhino软件建草模,进行深入细节的设计方法训练
6.4.1 医院数字医疗终端设计示例
6.4.2 自助医疗机概念设计示例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Rhino的基础知识
2、用Rhino进行产品设计
(四)本章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使用Rhino进行产品设计
第七章 3ds max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3dx max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优势。科学的把握这些基本知识,为今后运用其理论来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内容
7.1 3dx max的基础知识
7.1.1 3dx max界面和布局
7.1.2 菜单栏
7.1.3 主工具栏
7.1.4.命令面板
7.1.5 视图和视图控制
7.1.6 摄像机控制视图
7.2 用3dx max渲染手持医疗终端实例
7.2.1 给各部件赋予材质
7.2.2 在Illustrator里制作屏幕贴图
7.2.3给模型贴图
7.2.4设置摄影机
7.2.5设置灯光
7.2.6设置反光板
7.2.7渲染
7.3 渲染图Photoshop后期处理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3dx max的基础知识
2、用3dx max进行产品设计
(四)本章考核要求:
图形的含义;图像的含义。…………………………综合应用:使用3dx max进行产品设计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表现》.雪润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书号: ISBN 978-7-04-025686-4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 3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共计54学时(注:1学分为18学时)。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 。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论述题。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
1、Painter中快捷键Ctrl+G的含义是什么?( )
A、群组B、展开群组C、合并群组D、取消群组
二、多选题
1、3ds max提供的摄像机类型有哪些?( )
A、动画摄像机B、自由摄像机C、目标摄像机D、漫游摄像机
三、判断题
1、Illustrator中,直线和曲线路径都可以转化为参考线。()
四、论述题
1、Photoshop中有哪几种通道?
广告与包装设计(课程代码:08514)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广告与包装设计》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考课之一,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设计课程。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应用设计实践指导,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创新思维,具有较强设计和制作能力,具有综合思考分析的能力,能适应艺术设计相应专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专业认识、包装方法、表现技巧和材料加工工艺等的理解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包装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能够独立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有关包装设计的创意设计。
具体要求:
1.设计与设计表现的关系;
2.把握透视图法;
3.理解设计表现技法的种类及其运用,包括设计速写和设计效果图;
4.理解设计表现的技法特征;
5.光影与质感的表现,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艺术概论、构成学、设计初步、设计表现技法、文字设计、模型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该课程侧重于对以上相关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基础章:第一章、第四章;重点章:第二章、第三章;次重点章:第五章。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包装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包装的起源,掌握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分类等知识。
(二)课程内容
1.1包装的概念
1.2包装的发展历程
1.3包装的分类
1.4包装的功能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包装的分类;
2、包装的功能;
(四)本章考核要求
第一节 包装的概念
(1)识记:包装的概念
第二节 包装的发展历程
(1)识记:不同历史时期的包装发展特点
第三节 包装的分类
(1)识记:包装的分类方法
第四节 包装的功能
(1)识记:包装的几大功能
(2)领会:包装功能的延伸
第二章 包装设计与市场营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的关系,正确把握包装设计的程序步骤。
(二)课程内容
2.1 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
2.1.1消费心理概念
2.1.2消费心理类型
2.2 包装设计与品牌
2.3 包装设计的步骤
2.3.1市场调研
2.3.2设计构思
2.3.3设计定位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2、包装设计的步骤;
3、包装与品牌的关系;
(四)本章考核要求
第一节 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
(1)识记:不同类型的消费心理特征。
(2)综合应用:消费心理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 包装设计与品牌
(1)识记: 包装与品牌的关系。
(2)简单应用: 不同品牌战略下的包装策略。
第三节 包装设计的步骤
(1)识记:包装设计的步骤。
第三章 包装视觉传达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包装设计中各视觉元素间的关系,了解包装设计所具备的形式美感,并针对自己的设计案例进行文、图等元素的视觉编排。
(二)课程内容
3.1色彩
3.2图形
3.3商标
3.4文字
3.5编排构成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包装中的文字设计;
2、包装中的图形设计;
3、包装中的编排设计;
(四)本章考核要求
第一节色彩
(1)识记: 色彩的属性特征。
(2)综合应用:包装中色彩的设计表现
第二节图形
(1)识记:图形的类别
(2)综合应用:包装中图形的设计表现
第三节 商标
(1)识记:商标和包装得关系
第四节文字
(1)识记:包装中的文字类型
(2)综合应用:包装中文字的设计表现
第五节编排构成
(1)综合应用:哥视觉元素得编排应用
第四章 包装材料与造型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种包装材料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并通过包装容器设计和纸盒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包装造型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
4.1包装材料
4.1.1包装材料的分类
4.1.2包装材料的特性
4.2包装容器造型
4.2.1容器的概念
4.2.2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4.2.3容器设计的艺术规律
4.3包装结构设计
4.3.1纸包装的分类
4.3.2纸包装结构设计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包装容器设计;
2、纸包装结构设计;
(四)本章考核要求
第一节 包装材料
(1)识记:各包装材料的特征属性。
第二节 包装容器造型
(1)综合应用:容器造型设计。
第三节 包装结构设计
(1)综合应用:纸盒结构设计。
第五章 广告与包装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广告设计相关内容的分析认识,结合前面课程的包装设计成果,将对广告的理解以包装设计的推广深入展开,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
5.1 广告的构成要素
5.1.1图形与文字
5.1.2色彩与文案
5.1.3广告的版面编排
5.2 广告设计的创意
5.2.1广告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5.2.2广告心理学
5.2.3广告定位
5.2.4创意表现
5.3 包装设计中的广告
5.3.1包装的市场诉求分析
5.3.2包装推广中的广告形式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广告的相关知识;
2、包装推广中的广告设计;
(四)本章考核要求
第一节 广告的构成要素
(1)识记:广告的基本知识
(2)综合应用:广告中各要素的设计表现
第二节 广告设计的创意
(1)识记:广告设计的心理分析
(3)简单应用:广告的创意表现
第三节 包装设计中的广告
(4)综合应用:包装推广中的广告形式分析与设计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教材:
《商品包装设计》 作者:赵德昌,于鲲。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0年3月1日) 条形码: 9787561834015
各有关包装设计的相关书籍都可作为参考书。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2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共计36学时(注:1学分为18学时)。
围绕《广告与包装设计》自学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全面系统地阅读、学习教材,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认真品评教材中所罗列的各个设计案例,并能结合不同环节的设计实践吃透设计理论的实质意义。
对课程中相关理论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1.对教材中或大纲规定的一些基本史料性的和说明性的内容的学习,以识记为主,如第一章中的大部分内容,第二章中的消费心理,第五章中的广告相关知识,其他每个章节中的引言和一些概念性的描述文字;
2.对一些设计总结或者设计原则等的文字阐述,则要结合设计实例比较学习,熟记并能运用到最后的设计活动中去。
3.对教材中的设计实践环节,则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后的实践练习,在实际的设计创意过程中掌握设计内涵。设计实践环节是整个课程学习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相关案例的设计说明,并对应相关的设计理论阐述,结合自己的包装设计命题,完成包装的容器造型设计、纸盒结构设计、视觉编排设计、系列化设计、广告设计推广等内容。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等题型。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包装的功能有哪些?()
A. 保护功能 B. 运输功能 C.促销功能 D.美化功能
二、多选题
1、包装设计的信息选择要注意哪些问题?( )。
A、信息的性质B、信息的组合C、信息的视觉强度D、信息的辨识度
三、判断题
1、条形码主要用于商品的销售包装上。( )
计算机三维绘图(课程代码:08516)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随着计算机三维设计技术的日益普及和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机设计和绘图能力的日益提高,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本课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以SoildWorks作为三维绘图软件平台,详细介绍了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进行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辅助三维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3)掌握草图绘制和编辑的一般方法;
(5)掌握拉伸、旋转等基本特征建模工具的使用,熟悉其他附加特征建模方法;
(6)掌握实体编辑的常用方法,可以绘制复杂的实体;
(7)掌握曲线曲面的建模方法和编辑方法;
(7)能够进行简单装配体的装配造型;
(8)了解工程图创建方法;
(9)了解渲染出图的方法和简单动画制作的技巧。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求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还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当先修完成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二维绘图等相关课程。
本大纲中所列各章节内容中,第二、四、五、九章为重点章,第三、十、十二、十三章为次重点章,第一、六、七、八为一般章。第十一章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SolidWorks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SolidWorks软件特点,熟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的布局、掌握界面设置和基本的视图操作,了解基本的术语。本章内容是应用好SolidWorks的基础,学生应当参照教材中的示例,反复加以练习,记住常用命令的调用方法和界面设置技巧。
(二)课程内容
1.1 开启与关闭程序
开启程序;关闭程序
1.2 文档操作
新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关闭文件
1.3 工作界面
任务窗格;设计管理区;图形工作区;命令管理器;前导视图工具栏;状态栏
1.4 常用视图操作
选择特征;缩放视图;旋转视图;平移视图
1.5 选项设置
系统选项;文件属性
(三)考核知识点
1、文档的基本操作
2、工作界面名称、布局及调用方法
3、常用视图操作技巧
4、系统选项和文件属性的含义及设置
(四)考核要求
识记:文档的基本操作;工作界面名称、布局及调用方法
领会:视图操作
第2章 草图绘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绘制草图是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SolidWorks中进行草图绘制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直线、圆弧、多边形等草图绘制工具的使用,掌握编辑草图的方法,熟练掌握草图尺寸标注和草图约束关系的设定。
(二)课程内容
2.1 认识草图环境
进入草图绘制界面;草图基本介绍;应用草图的状态;创建/编辑草图常见的步骤;智能推理;草图捕捉
2.2 绘制基础草图
直线和中心线;矩形;圆;圆弧;样条曲线;椭圆;圆角及倒角;多边形;创建点;创建文字;槽口
2.3 绘制参照草图
引用实体创建;相交创建草图;偏距创建草图;转换构造线
2.4 编辑草图
删除草图实体;修剪;延伸;镜像;阵列;移动与复制;旋转;缩放
2.5 形状约束
水平;竖直;共线;垂直;平行;相等;固定;相切;重合;同心;对称
2.6 编辑约束
显示与删除约束;完全定义草图
2.7 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的一般步骤;智能尺寸标注;水平尺寸标注;垂直尺寸标注;尺寸链标注
(三)考核知识点
1、绘制草图的基本环境设置;草图捕捉的设置
2、各类基本草图图形的绘制:直线和中心线;矩形;圆;圆弧;样条曲线;椭圆;圆角及倒角;多边形;创建点;创建文字;槽口
3、引用实体创建草图;相交创建草图;偏距创建草图;转换构造线
4、草图编辑的基本命令:删除草图实体;修剪;延伸;镜像;阵列;移动与复制;旋转;缩放
5、草图形状约束的基本命令:水平;竖直;共线;垂直;平行;相等;固定;相切;重合;同心;对称
6、编辑约束
7、尺寸标注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绘制草图的基本环境设置;
领会:创建/编辑草图的步骤;尺寸标注的一般步骤;草图捕捉设置
简单应用:编辑约束;绘制参照草图
综合应用:各类基本草图图形的绘制;草图编辑的基本命令;草图形状约束的基本命令;尺寸标注的方法
第3章 基准设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准面、基准轴、基准点、坐标系等参考几何体在创建模型中的辅助作用,并掌握其创建方法。
(二)课程内容
3.1 基准面
基准面应用场合;操作流程与对话框操作定义
3.2 基准轴
基准轴的应用场合;操作流程与对话框操作定义;创建基准轴的方法
3.3 基准点
基准点的应用场合;操作流程与对话框操作定义
3.4 坐标系
坐标系的应用场合;操作流程与对话框操作定义
(三)考核知识点
1、基准面的基本概念及其创建方法
2、基准轴的基本概念及其创建方法
3、基准点的基本概念及其创建方法
4、坐标系的创建
(四)考核要求
识记:基准面、基准轴、基准点、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领会:基准面、基准轴、基准点、坐标系的基本作用
简单应用:基准面、基准轴、基准点、坐标系的创建方法
第4章 实体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实体特征是构成三维实体的基本元素,复杂的三维实体是由多个特征组成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实体特征建模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基础特征建模方法。
(二)课程内容
4.1 基础特征
拉伸;旋转;扫描;装饰螺纹线;放样
4.2 工程特征
圆角;倒角;拔模;抽壳;加强筋;简单直孔;异型孔向导;
(三)考核知识点
1、常用基础特征:拉伸;旋转;扫描;装饰螺纹线;放样
2、常用工程特征:圆角;倒角;拔模;抽壳;加强筋;简单直孔;异型孔向导;
(四)考核要求
识记:各种特征的含义及参数设置
领会:各种特征的建模特点及应用场合
简单应用:装饰螺纹线;放样;拔模;抽壳;加强筋;异型孔向导;
综合应用:拉伸;旋转;扫描;简单直孔;
第5章 实体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实体编辑的基本方法,将其与零件的特征建模方法相结合,提高绘图效率
(二)课程内容
5.1 变形编辑
弯曲;包覆;圆顶;变形;特型
5.2 组合编辑
组合;分割
5.3 阵列
线性阵列;圆周阵列;曲线驱动阵列;草图驱动阵列;填充阵列
(三)考核知识点
1、弯曲;包覆;圆顶;变形;特型
2、组合;分割
3、线性阵列;圆周阵列;曲线驱动阵列;草图驱动阵列;填充阵列
(四)考核要求
识记:各种实体编辑命令的调用、图标按钮及参数设置
领会:变形、特型、组合、分割的含义及适用场合
简单应用:弯曲;包覆;圆顶;曲线驱动阵列;草图驱动阵列;填充阵列
综合应用:线性阵列;圆周阵列;
第6章 3D草图与3D曲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SolidWorks中3D草图和3D曲线的含义及绘制方法。
(二)课程内容
6.1 3D草图
3D草图和2D草图的区别;3D草图工具
6.2 3D曲线
分割线;投影曲线;组合曲线;螺旋线和涡状线;通过XYZ点的曲线;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三)考核知识点
1、3D草图和2D草图的区别;3D草图工具
2、分割线;投影曲线;组合曲线;螺旋线和涡状线;通过XYZ点的曲线;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四)考核要求
识记:3D草图和2D草图的区别;3D草图工具
领会:分割线;投影曲线;组合曲线;螺旋线和涡状线;通过XYZ点的曲线;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第7章 曲面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在Solidworks中创建曲面的方法,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简单曲面的创建。
(二)课程内容
7.1 拉伸曲面
7.2 旋转曲面
7.3 扫描曲面
7.4 放样曲面
7.5 边界曲面
7.6 直纹曲面
7.7 加厚曲面
(三)考核知识点
1、拉伸曲面;旋转曲面;扫描曲面;放样曲面;边界曲面;直纹曲面;加厚曲面
(四)考核要求
识记:各类曲面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领会:各类曲面创建的步骤及过程
第8章 曲面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在Solidworks中编辑曲面的方法,与曲面特征内容相结合,了解复杂曲面的创建和编辑方法。
(二)课程内容
8.1 延伸曲面
8.2 裁剪曲面
8.3 解除修剪曲面
8.4 圆角曲面
8.5 等距曲面
8.6 平面区域
8.7 填充曲面
8.8 删除面
8.9 替换面
(三)考核知识点
1、延伸曲面;裁剪曲面;解除修剪曲面;圆角曲面;等距曲面;平面区域;填充曲面;删除面;替换面
(四)考核要求
识记:各类曲面编辑功能的含义及应用场合
领会:各类曲面编辑命令的步骤及过程
第9章 装配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在Solidworks中进行实体装配的方法,能够正确完成多个零件的装配。
(二)课程内容
9.1 装配概述
9.2 添加零部件
直接插入零部件;在装配体中创建新零件;插入子装配体;随配合复制
9.3 配合零部件
标准配合;高级配合;机械配合
9.4 编辑零部件
移动或旋转零部件;零部件阵列与镜像;装配体显示控制;替换零部件
9.5 装配体特征
装配体孔系列特征;创建异型孔特征;创建简单直孔特征;创建拉伸切除特征;创建旋转切除特征
9.6 装配检查
干涉检查;孔对齐;测量距离;计算质量
9.7 爆炸视图
创建爆炸视图;编辑爆炸视图;创建直线爆炸草图;编辑爆炸直线草图;爆炸视图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
1、直接插入零部件;在装配体中创建新零件;插入子装配体;随配合复制
2、标准配合;高级配合;机械配合
3、移动或旋转零部件;零部件阵列与镜像;装配体显示控制;替换零部件
4、装配体孔系列特征;创建异型孔特征;创建简单直孔特征;创建拉伸切除特征;创建旋转切除特征
5、干涉检查;空对齐;测量距离;计算质量
6、创建爆炸视图;编辑爆炸视图;创建直线爆炸草图;编辑爆炸直线草图;爆炸视图控制
(四)考核要求
识记:装配的基本过程;干涉检查;孔对齐;测量距离;计算质量
领会:标准配合;高级配合;机械配合;创建直线爆炸草图;编辑爆炸直线草图;爆炸视图控制
简单应用:直接插入零部件;在装配体中创建新零件;插入子装配体;随配合复制;装配体孔系列特征;创建异型孔特征;创建简单直孔特征;创建拉伸切除特征;创建旋转切除特征
综合应用:移动或旋转零部件;零部件阵列与镜像;装配体显示控制;替换零部件;创建爆炸视图;编辑爆炸视图;
第10章 工程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在Solidworks中生成工程图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工程图的创建。
(二)课程内容
10.1 工程图概述
设定工程图选项;创建工程图;图纸格式/大小;工程图界面;图纸属性
10.2 创建标准视图
标准三视图;模型视图;相对视图;预定义视图;空白视图
10.3 派生工程视图
投影视图;辅助视图;局部视图;剪裁视图;断开的剖视图;断裂视图;剖面视图;旋转剖视图;交替位置视图
10.4 编辑工程视图
工程图的属性;更新视图;移动视图;对齐视图;旋转视图
10.5 视图显示控制
隐藏于显示视图;图层显示应用;视图线型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
1、设定工程图选项;创建工程图;图纸格式/大小;工程图界面;图纸属性
2、标准三视图;模型视图;相对视图;预定义视图;空白视图
3、投影视图;辅助视图;局部视图;剪裁视图;断开的剖视图;断裂视图;剖面视图;旋转剖视图;
4、工程图的属性;更新视图;移动视图;对齐视图;旋转视图
5、隐藏与显示视图;视图线型控制
(四)考核要求
识记:设定工程图选项;图纸格式/大小;工程图界面;图纸属性;工程图的属性;更新视图;移动视图;对齐视图;旋转视图
领会:模型视图;相对视图;预定义视图;空白视图;剪裁视图;断开的剖视图;断裂视图;剖面视图;旋转剖视图;
简单应用:创建工程图;标准三视图;投影视图;辅助视图;局部视图;隐藏与显示视图;视图线型控制
第12章 渲染输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在Solidworks中进行渲染输出的设置,能够进行简单的灯光、贴图等的设置。
(二)课程内容
12.1 PhotoWorks基础
12.2 光源
控制Solidworks光源;控制PhotoWorks光源
12.3 外观
设置颜色和图像;映射;表面粗糙度;照明度
12.4 贴图
12.5 布景
管理程序;房间;背景/前景;环境;光源
12.6 渲染输出图像
全真实感渲染;预览窗口;渲染区域;渲染选择;渲染到文件
12.7 渲染选项
系统选项;文件属性;高级属性;照明度;文件位置
(三)考核知识点
1、PhotoWorks基础;控制Solidworks光源;控制PhotoWorks光源
2、设置颜色和图像;映射;表面粗糙度;照明度
3、贴图;管理程序;房间;背景/前景;环境;光源
4、全真实感渲染;预览窗口;渲染区域;渲染选择;渲染到文件
5、系统选项;文件属性;高级属性;照明度;文件位置
(四)考核要求
识记:系统选项;文件属性;高级属性;照明度;文件位置
领会:控制Solidworks光源;控制PhotoWorks光源;贴图;管理程序;房间;背景/前景;环境;光源
简单应用:设置颜色和图像;映射;表面粗糙度;照明度;全真实感渲染;预览窗口;渲染区域;渲染选择;渲染到文件
第13章 制作动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在Solidworks中制作动画的技巧,能够进行简单动画的设置和制作。
(二)课程内容
13.1 运动算例基础介绍
时间窗口;运动算例管理器
13.2 创建动画
13.3 动画向导
13.4 动画录制
(三)考核知识点
1、时间窗口;运动算例管理器
2、创建动画
3、动画向导
4、动画录制
(四)考核要求
识记:时间窗口;运动算例管理器
领会:动画向导
简单应用:创建动画;动画录制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计算机三维绘图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体现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均做了具体规定。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SolidWorks 2009实用教程》。王喜仓,于利民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知道;理解、清楚;掌握、会用;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3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共计54学时。
自学方法指导:
1.围绕《计算机三维绘图》自学考试大纲,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全面系统地阅读、学习教材。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深入学习各章节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常用绘图方法和绘图工具的使用
2.自学中,应注意学习时间的适当安排。教材各章节长短不一,内容难易也不尽相同,有一般论述的,也有重点阐述的。自学者应当在系统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和总体时间的长短,安排好学习的进度,自学过程最好是前紧后松,基础部分可采用快速阅读、多次阅读的方法,在练习实践过程中对这些技能进行综合应用。
3.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体现在具体的绘图实践中,因此自学者要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上机绘图练习,书中的例题和练习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多次实践。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旋转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旋转剖面与旋转轴线可以在不同的草图平面上
B 建立旋转特征后,系统会自动产生一条临时轴
C 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D 在创建旋转特征的时候,只能有一个封闭的草图作为旋转剖面
二、多项选择题
1、基准轴的创建方式有( )
A 根据草图中的一条直线
B 根据实体的一条边线
C 曲面上某点处的法线
D 圆柱或圆锥的轴线
判断题
1、生成基准点的选项中,投影选项是通过选择点和面,以点在面上的投影作为基准点。( )
四、论述题
1、根据图形,并结合零件尺寸,描述零件的绘制过程。(图略)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代码:04644)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应用型专业课。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图形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用VB.NET绘制图形程序的能力,通过图形学理论和程序编写实践,提高学生对图形学的理解,使学生能使用VB.NET的编制图形软件。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认识VB.NET编制绘图程序的特点,了解图形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VB.NET编写图形程序的方法和流程。
1、了解VB.NET绘图基础;
2、掌握基本图形设计和常用图形算法;
3、了解曲线、曲面的表达方法和绘图技术;
4、掌握图形的二/三维几何变换;
5、掌握VB.NET绘制动画的方法;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三维绘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多种课程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工程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除此以外,若能再修读《3dsMax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数据结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则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该课程内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配合。
本课程的一般章为:第一章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本课程的次重点章为:第七章 VB.NET图像处理;第九章 用VB.NET开发交互式CAD系统。
本课程的重点章为第二章 VB.NET绘图基础;第三章 基本图形、图案设计;第四章 图形变换及图形设计;第五章 曲线的程序设计;第六章 曲面程序设计;第八章 VB.NET动画技术。
VBA程序设计不作考核要求,不列入考核范围。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概况,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熟悉计算机图形系统的组成。
(二)课程内容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图形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图形系统。
考核要求
领会:计算机图形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VB.NET绘图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GDI+绘图的流程,掌握Graphics对象的使用,掌握GDI+中的坐标系统、颜色、画笔和画刷的使用及特点,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区域填充、文字输出和图像输出函数调用。
(二)课程内容
GDI+概述
绘图基础
绘图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使用窗体和PictureBox的Graphics对象;
2、坐标系的三种变换函数;
3、使用画笔和画刷;
4、绘制和填充直线、矩形、椭圆、圆弧等图形;
5、文字输出和图像输出。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颜色定义;
2、领会:GDI+绘图的流程;
3、综合应用: 编程实现直线、矩形、椭圆、圆弧、扇形等图形的绘制。
第三章 基本图形、图案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直线和圆在计算机的显示,掌握直线类和圆类图形的设计流程和程序编写,掌握圆弧连接的原理和算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本图形设计
第二节 圆弧连接程序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1、直线类图形;
2、圆类图形;
3、圆弧连接。
考核要求
1、识记:圆弧连接两直线;
2、领会:圆弧连接两圆弧;
3、综合应用:编程实现直线类和圆类图形的绘制
第四章 图形变换及图形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变换的原理,掌握各种基本变换的变换矩阵,掌握二维图形的组合变换方法。理解投影变换的几何原理和流程,理解隐藏线的消除方法。
课程内容
二维图形变换
三维图形变换
正投影变换
轴测投影变换
透视投影变换
凸平面立体隐藏线的消除
(三)考核知识点
1、二维图形的变换矩阵;
2、二维图形的组合变换;
3、三维图形变换;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二维图形的变换矩阵;
2、领会:三维图形的变换;
3、综合应用: 编程实现二维图形的组合变换。
第五章 曲线的程序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曲线与数学表示式的关系,掌握由数学表示式定义平面曲线的绘制方法;理解三次样条曲线的定义;理解Bezier曲线和B样条曲线的特点和数学表达式。
(二)课程内容
平面曲线
三次样条曲线
Bezier曲线
B样条曲线
(三)考核知识点
1、显示方程表示平面曲线;
2、参数方程表示平面曲线;
3、极坐标方程表示曲线。
(四)考核要求
1、领会:二次曲线图形与数学表达式的关系;
2、综合应用:绘制用多种方程表达式定义的同一平面曲线,比较各自的特点。
第六章 曲面程序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常见曲面和样条曲面的定义。
(二)课程内容
常见曲面
(三)考核知识点
常见曲面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能解释各种常见曲面的数学表达式;
2、综合应用:能根据已知的二次曲面数学表达式绘制曲面图形。
第七章 VB.NET图像处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用PictureBox对图像进行操作,理解位图图像处理的原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位图图像文件及操作
第二节 位图图像的处理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
1、图像控件;
2、图像处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图像控件的使用;
2、领会:简单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3、简单应用:使用图像控件对图像进行装载、保存、移动等操作。
第八章 VB.NET动画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用VB.NET控件和函数实现简单的动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动画技术基础
第二节 VB.NET动画技术的实现方法
第三节 VB.NET动画综合实例
第四节 综合实例源代码
(三)考核知识点
1、动画基本形式;
2、Timer控制和函数控制;
3、VB.NET动画实现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Timer控制和函数控制;
2、领会:VB.NET动画的实现方法。
3、综合应用: 用定时控制方法和图形绘制函数实现简单的动画。
第九章 用VB.NET开发交互式CAD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交互式图形系统的结构;理解面向对象编程在图形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图元的选择和删除算法;掌握图元的几何变换原理;掌握添加绘图辅助工具。
(二)课程内容
交互式CAD系统的总体设计
图元的选择与删除
图元几何变换
添加绘图辅助工具
(三)考核知识点
1、图元的选择和删除算法;
2、图元的几何变换。
(四)考核要求
1、领会:基本图元类的管理;
2、简单应用:扩展图元的操作功能,如增加文字书写、修改线型和颜色等。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大纲明确了《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所选用的教材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与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包含了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与范围,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或难度,在考核时会选择与大纲深度或难度相当的内容。
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陈锦昌,陈亮,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自学要求: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2.自学方法指导:本课程内容覆盖较广,因此自学应考者必须注意全面、系统地学习,切忌猜题、押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因此,要注重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本大纲分考试大纲说明,各章考试内容、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自学应考者必须全面阅读。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书中的例程代码应该要仔细读懂,并要及时做课后的练习,切忌认为读懂了程序就没有问题了,只有亲自编程才是对自己思路和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论述题、程序分析简答题。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世界坐标系的翻转可以通过调用Graphics对象的相应方法来完成,这种方法是( )
(A)TranslateTransform (B)RotateTransform
(C)ScaleTransform (D)MoveTransform
二、多选题
1、绘制正圆柱的正投影图和正轴测图就是解决()的绘制。
A、圆柱轮廓素线B、上底圆 C、中底圆 D、下底圆
三、判断题
1、GDI+中提供的函数DrawCircle可实现圆的绘制。 ( )
四、论述题
1、按图形进行程序设计,并将完整代码写在答题区。
五、程序分析简答题
1.分析程序划线处语句的含义。
Private Sub Draw()
Dim g As Graphics
Dim p As Pen
Dim i, j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 120
Dim pi As Single = 3.14159
Dim px(0 To 4) As Integer, py(0 To 4) As Integer
g = PictureBox1.CreateGraphics
g.SmoothingMode = Drawing2D.SmoothingMode.AntiAlias
p = New Pen(Color.Black)
g.TranslateTransform(160, 120)
g.ScaleTransform(0.6, -0.6)
g.DrawEllipse(p, -1 * r, -1 * r, 2 * r, 2 * r)
For i = 0 To 4
px(i) = r * Math.Cos(pi / 2 + i * (2 * pi / 5))
py(i) = r * Math.Sin(pi / 2 + i * (2 * pi / 5))
Next
For i = 0 To 4
For j = 0 To 4
If i <> j Then
g.DrawLine(p, px(i), py(i), px(j), py(j))
End If
Next j
Next i
p.Dispose()
g.Dispose()
End Sub
工业设计方法学(课程代码:05387)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工业设计方法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必考课程之一。
设计方法学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信息时代的来临,使设计的对象正在发生转移,任何设计方法的运用都应该推进新产品/服务。创新设计是设计师永恒不变得职责,在新的技术背景下,设计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不但应当涉及产品概念阶段,更应当向下延伸,贯穿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行销及购买使用等阶段,直到售后服务阶段。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从思维和方法论角度阐述科学的设计观念、方法和程序,使学生对工业设计学科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设计思维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具体要求:
(1)准确把握产品生命周期概念;
(2)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3)理解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4)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5)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产品造型设计的程序;
(6)理解现代设计方法发展的前沿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工业设计方法学是一门与艺术设计基础类多种学科相辅相成学科。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这样则更利于学生领会和理解该课程内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绪论。
本课程的难点章为:第二章,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产品造型设计的程序;第四章,现代设计方法发展的前沿。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了解设计方法与程序的基础知识,认识作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不仅需要拥有坚实的设计基础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专业团队设计能力。理解了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意义和目的,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工业设计师需要有科学的设计方法指导
1、学习工业设计首先需要了解什么
2、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各司其职
3、工业设计的定义及内涵
4 、企业市场营销四要素
(1)质量
(2)设计
(3)营销
(4)价格
二、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
1、科学方法论的四个层次
(1)研究各种操作的方法规范和实施的技术手段,属于科学方法论的经验层,也是方法论的最底层;
(2)是对各门学科中具体方法的总结,是各门学科本身的方法;
(3)是从具体方法中归纳出来的一般方法,它不属于某一具体学科,而是各个学科都适用的;
(4)是哲学方法,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一般科学普遍适用的方法。
2、设计程序与方法在现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方法、设计逻辑、设计时间的三维合一性;
(2)设计不再是线形过程,具有与市场、企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性和工作并行性;
(3)数字化参与日渐增大,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设计的执行程序和操作方法
3、现代并行工程系统图
三、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产品设计周期的内涵
2、典型设计程序与方法
(1)1985年French的程序模型
(2)1984年Archer设计模型包含的6种设计活动
(3)目前教学中的应用模型
3、设计方法包含的内容
(1)设计的理论方法
(2)设计的技术方法
四、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1、指导设计,协助设计,使设计科学化
2、将不同的设计元素和手段统一到规范的设计标准中,使设计规范化
3、连接整个工业设计,在统一的设计环境下发展设计,开创新的设计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1、工业设计师需要有科学的设计方法指导
2、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
3、设计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4、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工业设计的定义及内涵;企业市场营销四要素;科学方法论的四个层次;设计程序与方法在现阶段有以下几个特点;现代并行工程系统图;1985年French的程序模型;1984年Archer设计模型包含的6种设计活动;目前教学中的应用模型。
(2)领会: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各司其职;产品设计周期的内涵;设计理论方法的内涵;设计管理的内涵和三方面的功能;技术方法的定义和内涵;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产品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了解设计方法与程序的基础知识,认识任何一个设计方法的产生和完善,都需要不断的补充和设计实践的检验。不管哪一种设计方法,都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阶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解了这些设计方法与理论,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产品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
1、任何设计方法的运用都应该推进新产品/服务在商业化进程中实现几个方面
二、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1、工业设计是创造性活动
(1)广义的“设计”
(2)工业设计的适应性发展原则
(3)“设计师”的定义
(4)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与创造能力
2、创新思维
(1)培养与激发创造力
(2)创造性思维的2种形式:直觉思维、逻辑思维
(3)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4)工业设计的工作原则
(5)波特的“竞争理论”
3、创新工作方法
(1)头脑风暴法含义
(2)类比构想法含义
(3)“635”法含义
(4)逆向思维法含义
(5)焦点法含义
(6)仿生学设计法
三、形态组构理论与方法
1、形态创造的目的及理论基础
(1)以符号学位理论基础的形态设计
(2)形态设计的目标原则
(3)形态设计表现产品的文化属性
(4)形态设计与产品的机能原理有机结合
2、形态组构的方法
(1)设计对自然的学习、研究、分析与创造
(2)工业设计在处理形态问题时应注意的原则
(3)从设计形态学角度入手,对人类经验的分析运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3、形态处理实例分析
(1)抽象形态练习分析
(2)产品设计中功能与形态有机结合的实例分析
四、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1、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1)价值工程的定义
(2)价值工程的起源
2、价值工程的应用方法
(1) 技术替代法
(2)功能分析法的2层含义
(3)结构分析法
(4)材料替代法
(5)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法
(6)工作原理替代法
3、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骤
(1)运用价值工程的4个阶段
(2)价值工程工作程序的几点说明:
五、人机工程理论与方法
1、人机工程命名和定义
(1)人机工程的命名
(2)人机工程的定义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的三方面
(1)人的心理和生理特性
(2)人的视觉
(3)人的听觉
(4)人体各部分的侧量参数(运动系统)
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常用观察法:
4、人机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人体模型法
(2)人体参数法
5、人机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1、系统涉及的概念含义
2、系统的特点
3、系统设计依靠的几个方面
4、系统化设计的主要步骤
七、CAD历史与发展
1、CAD基础技术包括
2、产品信息模型概念
3、CAID的主要发展方面
4、绿色设计的内涵
八、设计管理理论与方法
1、设计管理的内涵与过程
2、确立管理规则,树立品牌形象
3、建立模糊管理模式,激发感性创造力
4、设计管理的方法原则:
(1)系统原则
(2)效益原则
(3)简化原则
(4)合法原则
(5)定量原则
(6)感性原则
(7)时间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产品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
2、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3、形态组构理论与方法
4、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5、人机工程理论与方法
6、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7、CAD历史与发展
8、设计管理理论与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广义的“设计”;工业设计的适应性发展原则;“设计师”的定义;符号系统的研究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当代设计的文化属性包含两个方面;产品设计中的语义设计的定义和内涵;形态组构的方法;抽象形态练习的几个形式法则;价值工程的定义;人机工程的定义;人的知觉的内涵;符号设计的一般规律;系统设计的概念含义;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依靠的几个方面;产品信息模型概念;绿色设计的内涵;工设计管理的内涵与过程。
(2)领会:任何设计方法的运用都应该推进新产品/服务在商业化进程中实现几个方面;创造性思维的2种形式: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工业设计的工作原则;波特的“竞争理论”;形态设计的目标原则;产品形态设计的限制因素;价值工程的应用方法;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骤;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的三方面;显示器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工作空间应考虑的几个方面;系统化设计的主要步骤;CAID的主要发展方面;设计管理的方法原。
(3)综合运用:使用各种创新工作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使用形态组构理论与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使用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使用人机工程理论与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使用适合的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学会应用设计管理知识。
第三章 产品造型设计的程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产品造型设计的程序的理解,了解设计方法与程序 的基础知识,认识到设计程序是我们为了实现某一设计目的而对整个设计活动的策划安排,它是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的工作步骤。每个步骤有着自身要达到的目的,各个步骤的目的集合起来实现整体的目的。理解了这些设计方法与理论,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产品设计的常用程序
1、现代企业制度下产品过程定义的立体系统框架
2、CAID系统参与的产品开发系统流程
3、传统的线性设计程序
二、市场调研与分析
1、设计问题的提出
2、信息资料的收集从几个方面入手
3、信息资料的分析整理
三、产品设计定位
1、怎样理解产品设计定位
四、概念创意与方案设计
1、使用者需求分析
2、设计目标系统的外部因素
3、对用户的分析,惠特尼教授解释的2类分析过程
4、技术原理与功能结构设计分析
(1)关于产品功能的内涵
(2)设计目标系统得内部因素
(3)功能树状分析图
(4)技术分析
5、提出各种变体方案
五、方案评价与优化
1、较优化的评价体系于方案初审
2、带比例尺度的设计草图
3、工作模型
4、计算机辅助参数化建模
5、效果图渲染及报告书整理
6、综合评价
7、方案确定
六、设计实施
1、结构工艺可行性设计分析
2、样机模型制作与设计检验
3、设计输出
七、实践设计案例
1、产品设计中应理解以下原则的内涵
(1)创新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资源优化原则
(4)低功耗原则
(5)绿色设计原则
(6)安全宜人原则
(7)技术相对先进原则
(8)整体效益最佳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产品设计的常用程序
2、市场调研与分析
3、产品设计定位
4、概念创意与方案设计
5、方案评价与优化
6、设计实施
7、产品设计原则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一个好的设计应符合几项标准;系统分类法与并行结构分析法进行课题研究设计的具体方法;一个好的设计应符合几项标准;系统分类法与并行结构分析法进行课题研究设计的具体方法。
(2)领会:现代企业制度下产品过程定义的立体系统框架;CAID系统参与的产品开发系统流程;传统的线性设计程序;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几个方面;怎样理解产品设计定位;使用者需求分析;设计目标系统的外部因素;对用户的分析,惠特尼教授解释的2类分析过程;方案评价与优化的原则;设计实施包括的内容各种产品设计原则的内涵。
3)综合运用: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使用正确的思想进行产品设计定位;技术原理与功能结构设计分析;使用正确的思想进行概念创意与方案设计;使用正确的思想进行方案评价与优化;使用正确的设计原则进行产品设计
第四章 现代设计方法发展的前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现代设计方法发展的前沿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发展前沿,认识到现代设计的重大特点是高科技横向渗透,交叉与综合。这一特点需要有各种学科知识的人共同合作。理解了这些知识,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概述
1、工业设计的综合性理解
2、信息社会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
二、绿色设计
1、绿色设计的定义
2、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
(1)产品材料的选用与管理
(2)产品的易拆装性设计
(3)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4)产品的成本控制
3、绿色设计的方法及其应用
(1)绿色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产品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易拆性与易装性设计,影响产品拆卸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4、绿色设计的原则
5、绿色设计的一般思维过程
6、绿色设计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表现: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稳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
(3)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并行工程
1、并行工程的定义及内涵
2、工业设计切入并行工程的意义
(1)与其他技术有效结合
(2)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
(3)降低成本
(4)提高质量
(5)保证了功能的实用性
(6)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四、虚拟现实
1、虚拟现实的定义及内涵
2、虚拟现实从制作与表现方式上的分类:
(1)几何式虚拟现实的定义及内涵、优点
(2)影像式虚拟现实的定义及内涵、优点
3、虚拟现实从观看方式上的分类:
(1)凹面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含义
(2)融入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含义
(3)网络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含义
(4)桌上式虚拟现实系统得含义
4、虚拟现实设计表达是更先进的表达方式
5、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1、概述
2、绿色设计
3、并行工程
4、虚拟现实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信息社会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绿色设计的定义;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的原则;绿色设计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表现;并行工程的定义及内涵;虚拟现实的定义及内涵。
(2)领会:工业设计的综合性理解;绿色设计的方法及其应用;工业设计切入并行工程的意义;虚拟现实从制作与表现方式上的分类;虚拟现实从观看方式上的分类。
(3)综合运用:使用正确的绿色设计思想进行产品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 鲁晓波 赵超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 4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论述题。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
CAD技术始于()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二、多选题
1、绿色设计通常也被称为( )
A、生态设计 B、能效设计 C、环境设计 D、生命周期设计
三、判断题
1、设计在当代企业经营与竞争战略中,愈发得到重视( )。
四、论述题
1、阐述绿色设计。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代码:04027)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必考课程之一。
设计表现技法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一门基础专业必修课。作为一名设计师,应具备最起码的两个基本能力,一个是设计能力,一个是设计的表达能力,快速设计表现是设计表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创意设计,如果表达不出来,或表达的不准确,不生动、不快速、就会影响到设计的成功。
快速设计表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市场竞争极为激烈,涉及领域的竞争更是如此,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出好方案,还要多出方案、快出方案,因此掌握一套快速设计表现的方法就摆在了每个设计师的面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设计表达语言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正确了解透视图法与表现技法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体。这种程式化技法有别于纯艺术的自由表现技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基础和空间想象力,使幻想逐步接近现实,为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打下良好的构想能力和表现基础。
具体要求:
1.设计与设计表现的关系;
2.把握透视图法;
3.理解设计表现技法的种类及其运用,包括设计速写和设计效果图;
4.理解设计表现的技法特征;
5.光影与质感的表现,包括金属材质,木纹材质,塑料材质,玻璃材质的表现;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设计表现技法是一门与艺术设计基础类多种学科相辅相成学科。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素描》、《色彩》,这样则更利于学生领会和理解该课程内容。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课程的学分为4学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全部内容。
基础章:第一章、 第三章;重点章:第二章、 第四章、第五章;次重点章:第六章。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产品设计表现图的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了解以及由来,了解设计表现、材质表现等原理知识,认识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条件。理解设计表现所包含的内容,准确把握设计表现的基本程序,为科学认识和运用设计表现技法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
2. 设计表现的教学目的
3. 设计的表现的教学内容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
2.设计表现的教学目的;
3.设计表现的教学内容。
(四)本章考核要求
1.识记:设计表现的教学目的。
2.领会: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原则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透视是准确表达设计构想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原则的学习理解,为科学认识和运用设计表现技法进行设计奠定基础。科学性也是产品表现图的设计原则,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设计上的每个环节。
(二)课程内容
1.产品表现图的科学性
2.工业产品手绘表现图的特点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产品表现图的科学性
2.工业产品手绘表现图的特点
四、本章考核要求
1.领会:产品表现图的科学性,工业产品手绘表现图的特点
第三章 产品造型的结构素描训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用素描的手法,根据结构规律去描绘物体,从而达到认识形态、理解形态、掌握形态及其内在组合规律的目的。其目的是要求学生从最初的基础训练与造型要素入手,逐步掌握形态构造的基本规律和设计的表达技巧及方法,达到有探索性地表达设计构想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1.结构素描的意义
2.“写生”能力的培养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结构素描的意义
2.“写生”能力的培养
(四)本章考核要求
1.识记:结构素描的意义
2.综合应用:“写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设计草图的作用与形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设计草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通过设计草图的练习,可以培养设计者的整体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敏锐的表现能力、灵活造型能力、简明明确的概括能力和快速准确的捕捉能力。通过进行设计草图的练习,逐步掌握形态构造的基本规律和设计的表达技巧及方法,达到有探索性地表达设计构想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1.设计草图的作用
2.设计草图的形式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设计草图的作用
2.设计草图的形式
(四)本章考核要求
1.领会:设计草图的形式;设计草图的作用
2、综合应用:设计性草图的表现;线描草图、素描草图、线面草图、淡彩草图的绘制;绘制设计性草图、技法性草图。
第五章 产品效果图的质感表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材料质感的表现是效果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物体的形态是由不同材料形成的,表现产品离不开对材料质感的描绘。质感可以用来区分各种形态的特征。通过对质感表现的学习,更好的把握各个材质的表现手法
(二)课程内容
1.透明与反光材质
2.不透明但反光材质
3.不透明,不反光材质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透明与反光材质
2.不透明但反光材质
3.不透明,不反光材质
(四)本章考核要求
1.领会:透明与反光材质的特点;不透明但反光材质的特点;不透明,不反光材质的特点。
2.综合应用:怎样绘制透明体、怎样绘制几何体、怎样绘制产品实体;钢笔线基本技法、铅笔线技法、马克笔线条技法;如何表现金属材质、透明材质、木材材质、塑料材质、肌理材质。
第六章 产品效果图表现工具与技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绘图工具是绘制预想图的物质基础。预想图作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表现形式,其绘图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使用、对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绘图工具的熟练使用,逐步掌握形态构造的基本规律和设计的表达技巧及方法,达到有探索性地表达设计构想的目的。产品效果图应能清晰、准确地表达产品的造型、色彩、结构、材质甚至功能。逐步掌握效果图绘制的基本规律和设计的表达技巧及方法,达到有探索性地表达设计构想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1.产品设计表现图的基本工具
2.产品设计表现图的基本技法
3.底色技法
4.水粉技法
5.水彩技法
6.彩色铅笔技法
7.马克笔技法
(三)本章考核知识点:
1.钢笔淡彩技法
2.马克笔技法
3.底色技法
4.水粉技法
5.水彩技法
6.彩色铅笔技法
(四)本章考核要求
1.综合应用:使用钢笔淡彩技法绘制效果图;使用马克笔技法绘制效果图;使用底色技法绘制效果图;使用水粉技法绘制效果图;使用水彩技法绘制效果图;使用彩色铅笔技法绘制效果图;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手绘课堂—刘涛工业产品表现技法》 刘涛 编著
2009年4月第一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 978—7—5618—2974—5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4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的时间120分钟 。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选题
1、玻璃的__________透明度是最低的。( )
A、前部B、中间部 C、后部 D、边缘部
二、多选题
1、产品的色彩搭配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A、丰富性 B、协调性 C、对比性、 D结构性
三、判断题
1、任何二维图元都具有厚度属性。( )
四、简答题
1、在设计草图时,用线条来组织画面要注意哪些方面?
素描(五)(课程代码:08494)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素描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素描写生练习,掌握一定的素描艺术造型技能。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素描》课程基本的任务,在于学生通过大量的素描写生练习,掌握素描写生的基本技能,打好学生的绘画基础,并在写生练习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素描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要求从简单的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开始,逐步过渡到简单的静物素描写生、较复杂的静物素描写生、石膏头像写生以及速写等等。逐步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法则,掌握比例关系和透视变化规律,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以及构图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与《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多种课程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基础素描》、《速写》、《工程制图》等。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配合。
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 素描石膏写生散谈;第二章 素描石膏写生的工具与材料;第三章 石膏几何形体画法。
本课程的难点章为:
石膏头骨写生练习
石膏解剖肌肉头像写生练习
石膏分面像写生练习
结构素描石膏头像练习
明暗素描画法。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素描石膏写生散谈(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素描进行概述讲解从而使学生具备对素描的初步感性认识。明确素描课程的性质,明确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基础作用,理解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对素描进行概述讲解。
(三)考核知识点
1.1、素描定义。
1.2、素描目的。
1.3、结构素描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能够写出关于素描的定义。
(2)领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什么是素描。
(3)简单应用:分清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的主要区别。
(4)综合应用: 能初步画出具有结构分析的石膏几何体。
第二章 素描的工具材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素描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它们的性能。
(二)课程内容
2.1 笔
2.2 纸
2.3 基本辅助材料
(三)考核知识点
2.1、笔。
2.2、纸。
2.3、基本辅助材料。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认识素描用的笔、纸。
(2)领会:说清楚什么是素描用的笔、纸。
(3)简单应用:分清素描用的笔、纸与普通笔、纸的区别。
(4)综合应用: 能在市场上买到素描用的笔、纸。
第三章 石膏几何形体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立方体写生、圆球体写生以及各种几何形体组合的写生练习,掌握它们的造型刻画技法。明确石膏几何形体,是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形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的几何抽象,明确分析物体的几何形体结构,是分析复杂形象和形象组合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3.1 立方体的造型
3.2 圆球体的造型
3.3 各种几何形体的造型
(三)考核知识点
1、立方体的造型。
2、圆球体的造型。
3、各种几何形体的造型。
(四)考核要求
1、关于几何形体的造型。
(1)识记:认清各种几何体形状。
(2)领会:说清楚各几何体的名称。
(3)简单应用:能画出各种几何体的区别。
(4)综合应用: 能画出各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四章 石膏花饰的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简单的石膏花饰写生练习,掌握较简单的素描静物写生构图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法,能画出具有一定真实感的形象。
(二)课程内容
4.1 石膏花饰及简单静物组合
(三)考核知识点
4.2 静物构图基本规律运用
4.3 布纹
4.4 光的表现与应用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花饰的几何体。
综合应用: 能画出各石膏花饰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五章 石膏动物的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石膏动物写生练习,掌握素描中肌理质感的表现技法和素描的形式语言。
(二)课程内容
石膏动物写生
(三)考核知识点
5.1 肌理质感
5.2 形式语言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动物的几何体。
综合应用: 能画出石膏动物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六章 五官写生练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五官写生练习,掌握素描头像中五官最基本的结构比例以及解剖关系。
(二)课程内容
五官局部特写写生
(三)考核知识点
6.1 眼部结构,形体比例关系
6.2 嘴部结构,形体比例关系
6.3 耳部结构及其形体比例关系
6.4 鼻部结构及其形体比例关系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眼部、嘴部、耳部及鼻部的几何体。
综合应用: 能画出各个石膏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七章 石膏头骨写生练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素描头像写生应当从研究产品的几何形体结构入手,明确学习头像素描写生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石膏头骨写生练习
(三)考核知识点
头骨结构,各部分形体的特征,比例关系,穿插关系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头骨中眼部、嘴部、耳部及鼻部的几何体,掌握局部器官在整个头骨中的位置比例关系等。
综合应用: 能画出各个石膏头骨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八章 石膏解剖肌肉头像写生练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素描头像写生应当从研究头像形体结构入手,明确学习头像素描写生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石膏解剖肌肉头像写生练习
(三)考核知识点
肌肉头像结构,各部分形体的特征,比例关系,穿插关系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肌肉头像中眼部、嘴部、耳部及鼻部的几何体特征,掌握局部器官在整个头骨中的位置比例关系等。
综合应用: 能画出各个石膏头像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九章 石膏分面像写生练习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写生练习,理解石膏分面像及其部件的比例、结构、以及初步掌握它们的表现技法。
(二)课程内容
石膏分面像写生练习
(三)考核知识点
9.1 石膏分面像形体的比例
9.2 部件结构
9.3 部件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分面像中眼部、嘴部、耳部及鼻部的几何体特征,掌握局部器官在整个头像中的位置比例关系等。
综合应用: 能画出各个石膏分面像几何体的结构分析图。
第十章 结构素描石膏头像练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进一步的石膏头像写生练习以及人物头像写生,熟悉人物头部的解剖结构,初步掌握素描人物头像的表现技法,能表现人物的外在特征和精神气质。
(二)课程内容
10.1 头部分面
10.2 石膏单元
10.3 人物头像单元
(三)考核知识点
10.1 石膏头像形体的比例
10.2 形体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能画出石膏头像中眼部、嘴部、耳部及鼻部的几何体特征,掌握局部器官在整个头像中的位置比例关系等。
第十一章 明暗素描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简单的常见电器产品写生练习,理解产品各部分可以看作多种几何形体的组合,理解明暗调子的形成规律,初步掌握素描产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以及空间气氛的营造。
(二)课程内容
简单家用小电器的写生探求
(三)考核知识点
11.1 立体造型规律
11.2 明暗调子形成规律
11.3 空间气氛的营造
11.4 素描的表现形式与技巧
(四)考核要求
理解明暗调子的形成规律,初步掌握素描产品的表现形式、表现技巧以及空间气氛的营造。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素描石膏》,吴翘璇编,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6 ISBN7-80580-606-3/J.568
参考书目:《速写要述》,张丽华,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设计素描教学》,谢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设计素描》,赵君超,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7
《新概念素描》,董重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 4 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共计72 学时。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
IV.附录:题型举例
单选题
素描中所说的结构关系,一般指的是物象的( )
外在结构关系 B、内在关系 C、内在结构关系 D、形状关系
多选题
设计的三大原则是( )
实用 B、美观 C、经济 D、实惠
判断题
创造想象是一种知觉想象,是对物象记忆的联想。( )
简答题
1、简述素描的表现原理和方法。
色彩(课程代码:00674)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色彩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色彩训练感觉的好坏直接决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的高低,甚至影响到商品的市场效益的后果。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色彩的分类、要素、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2、学习色彩的较高级的知识,如: 形成物体色彩关系的三因素、同类色、类似色、冷暖色、互补色在装饰色彩中的运用等等,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感知能力。
3、学习色彩的应用,这是学习色彩的目的,也是最高层次的。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与《素描》、《平面构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多种课程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素描》等。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配合。
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 关于色彩;第二章 了解色彩;第三章 色彩的属性;第四章色彩的视觉节奏。
本课程的难点章为:第五章色彩的采集与创意;第六章 色彩的表情;第七章 色彩与设计;第八章 色彩与印刷。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关于色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
1.1、色彩的产生
1.2、色彩的感觉
1.3、色彩的感知度
1.4、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1.5、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
1.6、色彩的易见度
(三)考核知识点
1.2、色彩的感觉
1.3、色彩的感知度
1.4、色彩的膨胀感与收缩感
1.5、色彩的前进感与后退感
1.6、色彩的易见度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学习的意义。
(2)简单应用:用常用色彩辨别简单图形。
第二章 了解色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分类知识。
(二)课程内容
2.1光学三原色
2.2、物理三原色
2.3、空间中的色彩
(三)考核知识点
2.1 光学三原色的概念,代表色
2.2 物理三原色的概念及其代表色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的分类及三原色的概念。
(2)简单应用:用用物理三原色调色。
第三章 色彩的属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三要素。
(二)课程内容
3.1、色彩的属性
3.1.1、无彩色系
3.1.2、 有彩色系
3.2、有彩色系中的对比
3.2.1、色相对比
3.2.2、.明度对比
3.2.3、纯度对比
(三)考核知识点
3.2.1 明度
3.2.2 纯度
3.2.3 色相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
(2)简单应用:口述色彩的三个要素。
第四章 色彩的视觉节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关系的设计应用。
(二)课程内容
4.1色彩与绘画
4.2设计中的色彩
4.2.1色彩布局
4.2.2色彩的主从关系
4.2.3点缀色
4.2.4色彩肌理
4.3流行色彩与服装、面料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4.2.1色彩布局
4.2.2色彩的主从关系
4.2.3点缀色
4.2.4色彩肌理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布局是指什么?
(2)简单应用:简单色彩构成来形成色彩的主从关系。
第五章 色彩的采集与创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采集与创意。
(二)课程内容
5.1采集重构——说明、分析
5.1.1 .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启示
5.1.2 .传统艺术的色彩启示
5.1.3 .民间的色彩采集
5.1.4 .大自然的色彩采集
5.2 色彩的创意
5.2.1 .冷暖对比
5.2.2 .面积对比
5.2.3 相同色或相似色的搭配
5.3 色彩与形象的统一
(三)考核知识点
5.2.1 .冷暖对比
5.2.2 .面积对比
5.2.3 相同色或相似色的搭配
5.2.4 冷暖色是如何定义的
(四)考核要求
(1)领会:同类色、类似色、冷暖色的色彩关系;
(2)简单应用:相同色或相似色的搭配、面积对比、冷暖对比在装饰色彩中的运用。
第六章 色彩的表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表情的表达。
(二)课程内容
6.1色彩及心理
6.2、色彩与心理的联系
6.3、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
6.4、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
6.5、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
6.6、共同的色彩感情
6.7、色彩与音乐
(三)考核知识点
6.2、色彩与心理的联系
6.3、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
6.4、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
6.5、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
6.6、共同的色彩感情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的心理关系;
(2)综合应用:举例:色彩的心理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练习。
第七章 色彩与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规律并能动手实践。
(二)课程内容
7.1 色彩与包装
7.2 色彩与标志
7.3 色彩与产品
7.4 色彩与广告
(三)考核知识点
7.1 色彩与包装
7.2 色彩与标志
7.3 色彩与产品
7.4 色彩与广告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关系的调和方法及其规律;色彩如何在包装、标志、产品及广告中应用
(2)综合应用:练习运用色彩设计包装、标志、及广告。
第八章 色彩与印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与印刷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8.1色彩的CMYK 模式
8.2常用的印刷要求及纸张
(三)考核知识点
8.1色彩的印刷上常见基本知识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与印刷的关系
(2)综合应用:相关设计实践(如:利用有关机会设计广告、招贴、手册、手提袋、宣传单张等)。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色彩构成实验》王书杰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中央美术学院36365线路检测中心教材, ISBN 7-5362-3144-x。
主要参考书:
《现代色彩构成》姜海琴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
《色彩基本知识》岭南美术出版社
《色彩构成》 辽宁美术出版社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 3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的时间 12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选题、判断题、论述题、简答题。
IV.附录:题型举例
单选题
以下色彩中明度最高的是( )
粉蓝色 B、湖蓝色 C、钴蓝色 D、湛蓝色
判断题
虽然苹果、金属、窗帘的质感不同,但采用的表现技法是相同的( )
论述题
论述在表现盛有水果的陶瓷果盆的质感时应注意的问题。
简答题
1、简述描绘色彩人像需要注意的问题。
平面构成(课程代码:01775)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平面构成》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必考课程之一。
平面构成是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训练课。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是设计艺术最基本的理论,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研究的是如何在二维空间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是设计者在处理真实的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平面构成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二维空间的形象表达能力,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与创造性,特别是将抽象的形式美应用到实际的设计题材上。主要内容包括构成概论、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表现形式等。
(1)准确把握各平面构成形式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平面构成骨格模型;
(2)理解形以及构成形体的元素特征;
(3)理解基本点、线、面、体的表达形式和构成法则;
(4)学习形体和骨骼构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5)学会各种基本构成形式法则,并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平面构成是一门与艺术设计基础类多种学科相辅相成学科。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素描》、《色彩》,这样则更利于学生领会和理解该课程内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形与构成形的元素;第三章,点、线、面、体与单形;第四章,基本形与骨格。
本课程的难点章为:第五章,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第六章,渐变构成与特异构成;第七章,发射构成与密集构成;第八章,对比构成与近空间构成;第九章,肌理构成与印象构成。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基本了解以及由来,了解平面形成、图形知觉的原理等知识,认识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条件。理解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内容,准确把握设计与构成的区别和联系,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简述
1、构成的概念
2、以自然形为基础的构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二、由来
1、酝酿与萌芽阶段
2、草创和确立阶段
3、创业与发展阶段
4、成熟与普及阶段
三、原理
1、平面构成的原理
2、平面构成的根本原理
3、形式法则的内涵
4、构成与纯艺术相比
四、内容与目的
1、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分为:
(1)揭示概念上和理性认识上的一般原理;
(2)规律与非规律骨格结构及相关基本形;
(3)空间表现与肌理创意制作等。
2、平面构成作品的创造应该本着多变、巧变、快变的要求去运作
五 设计与构成的区别及联系
1、设计与构成的区别
2、设计与构成的联系
(三)考核知识点
1、构成的概念;
2、现代形态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平面构成的原理和基本原理;
4、形式法则的内涵;
5、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
6、设计与构成的区别和联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的原理;平面构成的内容。
(2)领会:以自然形为基础的构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主要表现形 式;现代形态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形式法则包括的内容;平面构成的创造要求;设计与构成的具体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形与构成形的元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形与构成形的元素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理解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内容,准确把握构成形的元素,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形的分类
1、“形”的内涵
2、“形”的分类
(1)具象形的内涵
(2)意象形的内涵
(3)抽象形的内涵
二、构成形的元素
1、概念元素及其能动性
(1)“概念元素”的内涵
(2)“概念元素”的能动性
2、视觉元素及其可辨性
(1)“视觉元素”的内涵
(2)“视觉元素”的可辨性
3、关系元素的亲合性
(1)“关系元素”的概念
(2)关系元素的亲合性
4、实用元素的归结性
(三)考核知识点
1、“形”的内涵;
2、“形”的分类;
3、概念元素及其能动性;
4、视觉元素及其可辨性;
5、关系元素的亲合性;
6、实用元素的归结性。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形”的定义;“形”的分类;概念元素的内涵;视觉元素的内涵;关系元素的内涵;实用元素的内涵。
(2)领会:“形”的涵义;各种形的涵义;概念元素的能动性;视觉元素的可辨性;关系元素的亲合性;实用元素的归结性。
第三章 点、线、面体与单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点、线、面体的基本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理解平面构成单个元素的组合原则和规律以及特性,准确把握构成点、线、面、体的元素,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点、线、面、体的形象与特征
1、点的形象。点的位置、大小以及排列的方式不同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效果。
2、线的形象。线的主要概念和内涵
3、面的形象。面的主要概念和内涵
(1)面的规范特征
(2)面的构成方式:
(3)面的情感特色
4、体的形象。块的主要概念和内涵
(1)平面上的体并非实体
(2)体的形象与分类
二、单形的形象构成
1、单形的概念与性能
(1)单形的概念
(2)单形的特征:
2、单形的产生与变化手法
(1)规范有序的变化方式
(2)切割组合的变化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
1、点的形象与内涵;
2、线的形象与内涵;
3、面的形象与内涵;
4、体的形象与内涵;
5、单形的概念与特征;
6、单形的产生与变化方式。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体的概念;单形的概念。
(2)领会:点的涵义;线的涵义;面的涵义;体的涵义;单形的特征;单形的产生以及其变化的多种方式。
第四章 基本形成骨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成骨格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在平面构成中的组合形式,主要是基于两个关键的环节而组成。排列中的基本内容,基本形和排列所依托的基本形式的程序样式—骨格。理解平面构成中骨格的组合原则和规律以及特性,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基本形的概念及作用
1、基本形的概念及作用
(1)基本形与单形的异同
(2)基本形的分类
2、两形相遇的空间配置
二、骨格的种类及变形式
1、骨格的构成
2、骨格框架的概念
3、规律性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
(1)规律性骨格的涵义
(2)非规律性骨格的涵义
4、作用性骨格与非作用性骨格
(1)作用性骨格的特点
(2)非作用性骨格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1、基本形的概念;
2、基本的分类、基本形与单形的异同;
3、两形相遇的空间配置;
4、骨骼的构成以及骨格框架的概念;
5、规律性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
6、作用性骨格与非作用性骨格。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基本形的概念;基本形的分类;骨格框架的概念。
(2)领会:基本形与单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形相遇在空间配置上的涵义;骨格的构成内涵;规律性骨格的特征;非规律性骨格的特征;作用性骨格的特征;非作用性骨格的特征。
第五章 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重复构成和近似构成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重复与近似的现象充斥着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解平面构成中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的原则和规律以及特性,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重复构成
1、重复骨格
(1)阔窄变化类
(2)方向变化类
2、重复基本形
(1)方向的变化
(2)位置的变化
(3)正负的重复
(4)关系的重复
3、重复形与基本形的关系
二、近似构成
1、近似的基本形
(1)同形异构法
(2)异形同构法
(3)异形异构法
(4)相加相减法
(5)伸展压缩法
(6)线质变动法
(7)扭曲变形法
(8)等量形变法
(9)残蚀崩缺法
(10)切割组合法
2、近似的骨格
(1)带有一定规律的作用性骨格
(2)半规律性的有序近似骨格
(3)非规律性的无序近似骨格
3、近似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1)近似基本形可以纳入重复骨格之中
(2)作用性与非作用性骨格均可适用
(三)考核知识点
1、重复骨格;
2、重复基本形;
3、近似基本形;
4、近似骨格;
5、近似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重复骨格的类型;重复基本形的类型;近似基本形的类型;近似骨格的类型。
(2)领会:重复骨格各类型的基本形式;重复基本形的构成方式方法;重复基本形的构成方式方法;近似骨格的构成方式方法;近似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3)综合应用:利用重复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重复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重复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近似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近似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
第六章 渐变构成与特异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渐变构成的特异构成和近似构成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渐变构成与特异构成是“近亲”。亲在变化之结果,异在变化之方式。它们较重复与近似有着更明显的运动感与视觉的张力。理解平面构成中渐变构成与特异构成的原则和规律以及特性,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渐变构成
1、渐变骨格
(1)、单元渐变
(2)、双元渐变
(3)、条带渐变
(4)、等级渐变
(5)、阴阳渐变
(6)、转折渐变
2、渐变基本形
(1)形状渐变法
(2)大小渐变法
(3)方向渐变法
(4)位置渐变法
(5)盈亏渐变法
(6)扭曲渐变法
(7)虚实渐变法
(8)色彩渐变法
(9)正负渐变法
(10)倾侧渐变法
3、渐变形与骨格的关系
(1)渐变形可以纳入渐变骨格
(2)渐变基本形也可以纳入重复骨格
(3)渐变基本形的适应性
二、特异构成
1、基本形的特异
(1)形状的特异
(2)大小的特异
(3)色彩的特异
(4)肌理的特异
(5)方向的特异
(6)位置的特异
(7)内容的特异
(8)形式的特异
2、骨格的特异
(1)规律的转换
(2)规律的破坏
(3)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渐变骨格;
2、渐变基本形;
3、特异基本形;
4、特异骨格;
5、特异基本形与特异骨格的关系;
6、渐变基本形与渐变骨格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渐变骨格的类型;渐变基本形的类型;特异基本形的类型;特异骨格的类型。
(2)领会:渐变骨格各类型的基本形式;渐变基本形的构成方式方法;特异基本形的构成方式方法;特异骨格的构成方式方法;渐变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3)综合应用:利用渐变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渐变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特异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特异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渐变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
第七章 发射构成与密集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发射构成和密集构成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发射构成与密集构成是“近亲”。焦点、方向与集散的形式是它们的同源与同根。认识好发散构成和密集构成的的规律和原则,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发射构成
1、发射的骨格
(1)发射骨格构成的因素有2个方面:
(2)离心发散式
(3)向心式发射
(4)同心式发射
(5)轴心式发射
(6)线质变动法
2、发射基本形
3、发射骨格与基本形的关系
(1)发射骨格内纳入基本形
(2)在发射骨格线空间构筑基本形
(3)骨格线及其单位自身为基本形
二、密集构成
1、密集的骨格的特点:
(1)它有大体明确的引力式的焦点
(2)它还有基本趋向一致归属方位与指向
(3)趋向线的密集
(4)趋向面的密集
(5)规范的密集
(6)自由的密集
(7)其他方式的密集
2、密集的基本形
(三)考核知识点
1、发射的骨格;
2、发射的基本形;
3、密集的骨格;
4、密集的基本形;
5、发射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发射骨格的类型;发射基本形的类型;密集基本形的类型;密集骨格的类型。
(2)领会:发射骨格各类型的基本形式;发射基本形的构成方式方法;密集基本形的构成方式方法;密集骨格的构成方式方法;发射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3)综合应用:利用发射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发射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密集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密集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近发射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
第八章 对比构成与空间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对比构成和空间构成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对比与空间是一种非规律性的骨格形式。但非规律性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无序可控。掌握好对比构成和空间构成的地规律和原则,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对比构成
1、基本形对比的种类与手法:
(1)自身的对比
(2)附加的对比
(3)组合的对比
(4)关系的对比
(5)人文的对比
2、对比的骨格
(1)要保障对比中的统一
(2)要对基本形加以协调
(3)要主次分明、主宾有序
二、空间构成
1、在平面中创造真实空间感的手法
(1)平面式空间表达
(2)点线式空间表达
(3)体面式空间表达
2、在平面中创造超自然空间的手法
(1)矛盾式空间表达
(2)散点式空间表达
(三)考核知识点
1、对比基本形;
2、对比骨格;
3、在平面中创造真实空间感的手法;
4、在平面中创造超自然空间的手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对比基本形的类型;对比骨格的类型。
(2)领会:对比基本形各类型的基本形式;对比骨格的构成方式方法;在平面中创造真实空间感的手法;在平面中创造超自然空间的手法。
(3)综合应用:利用对比基本形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对比骨格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利用创造真实空间感的手法进行设计;利用创造超自然空间的手法进行设计。
第九章 肌理构成与印象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平面构成的肌理构成和印象构成的理解和认识,为 今后的设计提供了基本认识素材。肌理与印象构成是主观意想较强的两种构成,它对于创意思维的开发有着更重要的推进作用。理解平面构成中肌理构成与印象构成的原则和规律以及特性,为科学认识和运用平面构成原则进行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肌理构成
1、肌理的分类:
(1)视觉肌理
(2)触觉肌理
2、视觉肌理的表现方法
(1)描画制作的肌理
(2)吹抖滴流的肌理
(3)弹拨印拓的肌理
3、触觉肌理表现方法
(1)刮刻擦磨的肌理
(2)熏烤烫烙的肌理
(3)断续拼接的肌理
二、印象构成
1、变幻真实的思路
(1)旁敲侧击式
(2)迁想妙得式
(3)乱点鸳鸯式
2、无中生有的思路
(1)虚实相生式
(2)借题发挥式
(3)捕风捉影式
(三)考核知识点
1、肌理构成;
2、印象构成;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肌理的概念、肌理构成的概念、肌理的分类;印象的概念、印象构成的概念。
(2)领会:肌理构成的方式;印象构成的方式。
(3)综合应用:利用肌理构成的方式进行设计;利用印象构成的方式进行设计。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平面构成法新解》,刘书堂,周大光 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 4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的时间 120分钟。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将重复的样式进行微调变异,减弱原有的严格的规律,但又不失去其基本的规律感。。
A、近似构成 B、重复构成 C、渐变构成D、空间构成
二、多选题
1、非规律性的骨骼构成方式有( )
A、密集 B、渐变 C、近似 D、相似
三、判断题
1、文字给人的视觉效果优于图形( )
四、论述题
1、在平面中创造真实空间的手法有哪些?
五、简答题
1、简述重复构成的特点。
色彩构成(课程代码:08496)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色彩构成是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一门基础专业必修课。这个课程的前身始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色彩教学。这个教学体系把色彩教育从依附于造型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从色彩自身的要素解析和构成入手,把产品、建筑和视觉传达设计的色彩机能作为目标,建立起了科学的色彩分析和训练的课程结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色彩构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对色彩的敏感性、归纳性与创造性,特别是将和谐的色彩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1)准确把握各色彩要素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体系模型;
(2)学习色彩的材料特性和材质表现,培养综合分析和全面运用各种条件的能力;
(3)提高色彩的感受和捕捉能力,培养自主原创的色彩表现力;
(4)学会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和分析色彩;
(5)学会组织色彩关于调和与对比的关系;
(6)学会运用个性化的色彩语言表达理念。
(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色彩构成是一门与艺术设计基础类多种学科相辅相成学科。学生在修 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这样则更利于学生领会和理解该课程内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涉及众多学科领 域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色彩原理与体系;第二章,色彩媒介。本课程的难点章为:第三章,自然色彩解析;第四章,人文色彩分析;第五章,色彩对比与调和;第六章,色彩表现。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色彩原理与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对色彩光学原理的分析,了解色彩形成、色彩知觉的原理以及色彩与材料的关系等知识,认识色彩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条件。理解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原理,准确把握各色彩要素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体系模型综合表述、分析色彩,为科学认识和运用色彩技术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认识色彩
1、色彩光学原理
2、色是什么
3、光和色
4、颜料和光
第二节 色彩体系
1、色彩三要素
(1)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有三层含义:
(2)色相:色彩的相貌称谓。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
(3)纯度:也称彩度,指颜色的鲜灰程度,即颜色中色素的饱和。
2、色立体
3、计算机色彩模式
第三节 色彩三要素表现练习
(三)考核知识点
1、光谱色的排列顺序;
2、什么是色;
3、什么是单色光;
4、常用光源的类型;
5、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6、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分别;
7、计算机色彩模式分类及其适用环境。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光谱色的排列顺序;色的概念;单色光概念;三类光源的概念;明度、色相、纯度的概念;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主要色相内容;计算机色彩模式的分类。
(2)领会:光谱色的产生;广义和归根结底的色的概念;光与色的关系;三类光源的代表;明度、色相、纯度的内层含义;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不同之处;计算机色彩不同模式的使用环境。
(3)综合应用:利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构成设计
第二章 色彩媒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色彩实施中各种媒介和条件的了解,学习色彩的材料特性和材质表现,积极探索色彩表达的手段。通过分析各种客观条件对色彩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和全面运用各种条件的能力,完成色彩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色彩的混合
1、色光与色料
2、色彩的混合
第二节 色彩与媒介
1、材质
2、质感的概念
3、肌理
4、形态与色彩
(三)考核知识点
1、色光与色料;
2、色彩混合的方法;
3、材质;
4、肌理;
5、形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的区别;加色混合;减色混合;空间混合;质感;触感肌理构成和视感肌理构成的概念。
(2)领会:色光三原色与色料三原色混合理论;三种混合方法的含义和区别;质感在设计当中的应用;触感肌理构成和视感肌理构成的区别。
(3)综合应用:如何利用质感来进行色彩构成设计;如何利用肌理来进行色彩构成设计;形态与色彩是统一的。
第三章 自然色彩解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向大自然学习和提取色彩是设计色彩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然色彩的感受和捕捉能力,学会从自然中提取、分析和重组色彩的方法和程序,培养自主观察和原创表现的意念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色彩与自然
1、向自然学习色彩
2、通过写生的色彩训练
第二节 色彩与材质
第三节 色的采集
1、色的采集途径
2、色的采集对象
3、采集色彩的方法和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写生色彩训练的要点
2、色彩与材质的关系
3、色彩采集
4、采集色彩的方法和要求
(四)考核要求
(1)领会:用快速表现的方法进行写生需要注意的要点;色彩采集对象;色彩采集对象的方法和要求。
(2)综合应用:材质在色彩构成设计中的运用;自然色彩与人为色彩的关系;色彩重构训练。
第四章 人文色彩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审美心理、符号学和社会、传统、民族、民俗等人文因素的研究,学会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和分析色彩,正确把握色彩的审美和表现和功能,并学会从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和经典作品中挖掘资源,进行学习和移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色彩与审美
1、色彩审美心理受到审美意识的制约
2、审美的心理定势有多方面的产生背景,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习惯说
(2)民族文化说
(3)年龄、性别说
(4)性格爱好说
(5)阶级阶层说
(6)产品环境说
(7)形式说
3、我国和国际一些国家的爱好和禁忌的色彩
第二节、色彩与符号
1、应用中的色彩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再现功能
(2)表现功能
2、符号学理论
3、符号语言在创造和运用中具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1)语言信息
(2)语义信息
(3)语用信息
4、色彩的符号语言
(1)各种色相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意义符号:
(2)民艺色彩含义
5、色彩的概念表达
(1)颜色与有关事物的关联是颜色语义的拓展
(2)心理图式
(3)色彩象征概念
(三)考核知识点
1、审美心理
2、图形符号
3、色彩符号语言
4、色彩的概念表达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审美心理的制约;色彩心理定势的多方面背景不同地域不同的色彩爱好和禁忌;色彩的符号功能;符号语言在创造和语用中具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各基本色相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意义符号;各基本色相在民艺中的意义;颜色与有关事物的关联是颜色语义的拓展;心理图式的概念;色彩形象与概念的联系,其确立和解读还会受到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制约;色彩形式和意义的交错和转换;色彩象征起源于各民族宗教的世界观。
(2)综合应用:运用图形符号进行人文色彩的采集;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人文色彩的采集重构;运用色彩的表达进行色彩的采集重构
第五章 色彩对比与调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概念和原理,学会组织色彩关于调节对比调和的方法,培养把理性分析和创造思维结合起来能动地处理色彩表现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色彩对比
1、明度对比的概念
2、明度列
3、明度对比基调,三类明度基调
(1)什么是高调的强对比及其特点
(2)什么是中调对比及其特点
(3)什么是低调对比及其特点
4、色相对比
(1)色相对比的形成
(2)什么是同类色相对比及其特点
(3)什么是类似色相对比及其特点
(4)什么是对比色相对比及其特点
(5)什么是互补色相对比及其特点
5、纯度对比的概念
(1)纯度色阶序列
(2)什么是高纯度基调及其特点
(3)什么是中纯度基调及其特点
(4)什么是低纯度基调及其特点
(5)纯度强弱对比:
6、冷暖对比的概念
(1)孟塞尔色相的10个主要色相由暖极橙到冷极蓝划分的6个冷暖区域
(2)冷暖强弱对比
(3)冷暖对比基调给人的心理作用
7、面积对比的概念
8、同时对比的概念
9、连续对比的概念
第二节 色彩调和
1、同一调和
(1)同一调和的概念
(2)同明度调和的概念
(3)同色相调和的概念
(4)同纯度调和的概念
(5)无彩色调和的概念
2、近似调和
(1)近似调和的概念
(2)调和的规律
3、对比调和
(1)对比调和的实现
(2)对比强烈时常用的方法
4、秩序调和
(1)秩序调和的概念
(2)秩序调和法的表现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
1、色彩对比
2、明度对比
3、色相对比
4、纯度对比
5、冷暖对比
6、面积对比
7、同时对比
8、连续对比
9、色彩调和
10、同一调和
11、近似调和
12、对比调和
13、秩序调和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色彩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的概念;高调、中调、低调对比的概念及其特点;色相对比的概念;同类、类似、对比、互补对比的概念及其特点;纯度对比的概念;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对比的概念及其特点;冷暖对比的概念;面积对比的概念;同时对比的概念;连续对比的概念;色彩调和的概念及其意义;色彩调和2个层面的含义;同一调和的概念;同一调和的概念;同明度调和的概念;同色相调和的概念;同纯度调和的概念;无彩色调和的概念;近似调和的概念;对比调和的概念;秩序调和的概念
(2)领会:色彩对比的分类;高调、中调、低调对比的实际运用;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对比的实际运用;冷暖强弱对比;冷暖对比基调给人的心理作用;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色彩对比关系的错视效果特征;近似调和的规律;对比强烈时常用的方法;秩序调和法的表现形式。
(3)综合应用:利用色彩对比类型进行系列的色调组织练习;选择一种色彩调和的类型做出系列的色调组织
第六章 色彩表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色彩的象征性意义,正确把握色彩语言,学会用色彩语言表达理念,尝试挖掘个性化的色彩语言和风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色彩心理
1、色彩情感
(1)色彩心理与人的感情色彩发生关系
(2)色彩象征意义的社会心理成因大致来自于几个方面
(3)色彩联想的展开途径
(4)色彩的具象联想
(5)色彩的抽象联想
第二节 色彩象征
1、古文化中的色彩象征
2、色彩的象征性与色彩信息是密切相关的
3、表现意志或幻想是色彩象征的一个重要内容
4、色彩象征意义的形成是历史沉淀的结果
5、色彩的象征意义具有不确定性
6、中国民艺及传统美术的色彩象征
第三节 色的通感
1、什么是“通感”
2、通感的特征
3、人们对物体的认识是由统一的形、色、质获得的,物体的固有性质往往与物质的色彩相联系,色与质相互依存。
4、什么是“色听”
5、什么是“多重通感”
6、通感和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密切相关,不同文化群体、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色彩共感觉。
第四节 色彩信息
1、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个性”
2、什么是“色彩信号”
3、颜色信号语言
(三)考核知识点
1、色彩象征意义的社会心理
2、色彩灵感产生的机制
3、色彩的具象联想
4、色彩的抽象联想
5、色彩的象征的内涵
6、色的通感与人们的生活经验
7、颜色的“个性”
(四)考核要求
(1)领会:色彩象征意义的社会心理包括哪几个方面;色彩灵感产生的机制包括哪几个方面;色彩的具象联想是指什么;色彩的抽象联想是指什么;色彩象征的含义;色彩象征的内涵;通感的概念;色听的概念;多重通感的概念;色的通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色彩信号的概念;色彩的“个性”;颜色色彩语言。
(2)综合应用:利用色彩抽象联想进行系列的色彩表现练习;利用色彩具象联想进行系列的色彩表现练习;利用色彩象征进行系列的色彩表现练习
三、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造型基础—色彩构成》(带光盘) 全国高职高专设计艺术类专业规划教材 ;杨敢新 主审,贾荣建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 3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
2、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表示为光谱的色是不能用棱镜再分散的,故叫做( )。
A、多色光 B、普通光 C、单色光 D、白炽光
二、多选题
1、关于PHOTOSHOP软件的描述,下列( )是正确的。
A、提供了RGB色彩模式。B、没有提供CMYK色彩模式。C、提供了灰度色彩模式。D、提供了HSB色彩模式
三、判断题
1、色彩混合有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之分。( )
四、简答题
1、简述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在色相基础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