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课程实验》(课程代码:11356)实践考核大纲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的必考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实施和组织的基本能力,具备建筑材料检测、建筑施工测量及其他主要工种操作的实践技能。
本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共包括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四门课程实验,考生需取得以上全部课程实验合格成绩后方可获得本实践课程综合成绩。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实验一:工程测量
一、课程性质、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1、课程性质:工程测量主要研究在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其他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和变形监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测量资料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工程测量实践考核是工程测量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内容。
2、实验目的:通过工程测量实验教学与考核,使学生系统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拓宽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和锻炼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
3、基础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常用的测量仪器(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全站仪),掌握测量高程、角度、碎步测量的方法,了解现代测量技术;培养测量数据处理、分析与实验资料整理的能力;培养严谨踏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项目与实验仪器设备
序号 | 实验项目 名称 | 学时数 | 实验内容提要 | 实验仪器设备 |
1 |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 2 | (1)了解DJ6经纬仪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经纬仪的的安置、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3)掌握水平度盘读数的配置方法; (4)地面选取3点组成三角形,用测回法测三个内角各一个测回; (5)选择一目标点,观测竖直角两测回; (6)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 DJ6型经纬仪的 |
2 | 碎步测量与全站仪认识 | 2 | (1)地面选取两个图根控制点,其中一点为测站,另一点为后视点; (2)安置经纬仪的,水平度盘调零,量取仪器高; (3)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盘左瞄准视距尺,记录读数; (4)数据处理并绘图; (5)了解全站仪各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等。 | DJ6型经纬仪的、科维TKS系列全站仪 |
实验二:工程力学
一、课程性质、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1、课程性质: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对物体的平衡、运动,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初步具备解决简单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而工程力学实践考核是工程力学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重要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
2、实验目的:
通过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和考核,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工程力学基本原理与公式,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3、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学会测定常规力学性能和使用基本仪器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现代测试技术;
(3)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资料的能力;
(4)培养严谨踏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项目与实验仪器设备
序号 | 实验项目 名称 | 学时数 | 实验内容提要 | 实验仪器设备 |
1 | 低碳钢和 铸铁的拉伸实验 | 1 | (1)掌握测定低碳钢弹性模量、上屈服 强度、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 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 指标的试验方法。 (2)掌握测定铸铁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 (3)观察并比较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在 拉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物理 现象。 (4)熟悉材料试验机和其他有关仪器的 使用。 | (1)电子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
2 | 低碳钢和 铸铁的压缩实验 | 1 | (1)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压缩时的变形和 破坏现象。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和铸铁的强 度极限。 (3)比较铸铁在拉伸和压缩两种受力形 式下的力学性能、分析其破坏原因。 | (1)电子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
3 | 纯弯曲梁的电测实验 | 1 | (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初步掌握电 测实验方法。 (2)测量纯弯曲梁上应变随高度的分布 规律,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 (1)纯弯曲梁实验装 置。 (2)静态电阻应变仪。
|
4 | 低碳钢和 铸铁的扭转实验 | 1 | (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低碳 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 (2)观察低碳钢和铸铁扭转时的破坏过 程,分析它们在不同受力时力学性 能的差异。 (3)了解扭转试验机的操作规程。 | (1)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
实验三:建筑材料
一、课程性质、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1、课程性质:
建筑材料是通过对各种建筑材料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其他专业科目学习以及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目的:
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要求,并能够对常用土木工程材料性能进行检验和评定;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加深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水泥、砂、石、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掌握常规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资料的能力;
(3)培养严谨踏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项目与实验仪器设备
序号 | 实验项目 名称 | 学时数 | 实验内容提要 | 实验仪器设备 |
1 | 水泥性能 实验 | 2 |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凝结时间测试; (2)胶砂强度试件成型、拆模及养护; (3)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测试。 | 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振实台,养护箱等。 |
2 | 细骨料性能实验 | 1 | (1)细骨料颗粒级配测试,计算细度模数,绘制筛分曲线; (2)细骨料松散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测试,计算空隙率。 | 砂石振筛机,砂筛,天平等 |
3 | 粗骨料性能实验 | 1 | (1)粗骨料颗粒级配测试,绘制筛分曲线; (2)粗骨料松散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测试,计算空隙率。 | 砂石振筛机,石筛,天平等 |
4 | 混凝土实验 | 3 |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混凝土成型、拆模及养护; (3)混凝土坍落度、湿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测试。 | 混凝土搅拌机,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等 |
5 | 钢筋力学性能实验 | 1 | (1)钢筋拉伸测试; (2)钢筋冷弯测试。 | 钢筋打点机、电子万能试验机,钢筋冷弯机等 |
实验四: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一、课程性质、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1、课程性质: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是利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地基基础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其实践课主要是运用土力学试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对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习地基与基础工程知识打下基础。
2、实验目的:
通过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实践教学和考核,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了解土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公式,具有分析和解决土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3、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掌握常规土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资料的能力;
(3)培养严谨踏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项目与实验仪器设备
序号 | 实验项目 名称 | 学时数 | 实验内容提要 | 实验仪器设备 |
1 | 含水率实验 | 1 | 用烘干法测定土的含水率 | 电子天平、烘箱 |
2 | 密度实验 | 1 | 用环刀法测定土的密度 | 电子天平 |
3 | 界限含水率实验 | 2 | 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计算塑性指数,划分土类 |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
4 | 固结实验 | 2 | 测定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 杠杆式固结仪 |
5 | 直接剪切实验 | 2 | 利用快剪试验测定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 应变控制式直接剪切仪 |
III 关于实践考核实施的说明
一、考核方式
1、课程实验考核采用实验室设备操作,考生根据实验手册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设备由实验室老师准备,考生应自行携带笔、记录用纸。根据实验设备台数,分为3~4人/组。
2、考生应在完成实验内容后一周时间内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数据处理准确、图形绘制清楚、思考题认真回答。
3、单门课程实验进行独立考核,考核时间为180分钟。
二、成绩评定
1、单门课程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评分;考生取得的单门课程实验60分以上成绩保留至全部四门课程实验均取得60分以上成绩为止。
2、考生全部四门课程实验均取得60分以上成绩后,按平均分计算为工民建课程实验(课程代码:11356)综合成绩。
3、本课程考核成绩等级按五级评分制评定:综合成绩90~100分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合格,59以下为不合格。